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1261
 樓主| 發表于 2020-8-14 22:07:34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老師好!各位師兄師姐,各位中醫同道大家好!我是黃小平,一技之長空中課堂又和大家見面了。

     今天是周五晚上(2020年8月14日)我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藥學》里面的祛風濕藥:凡是以祛除風濕、解除痹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祛風濕藥。本類藥物的能去除留著于肌表、經絡的風濕,其中部分藥還分別具有舒筋、通絡,止痛及強筋骨的作用。適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癥。使用祛風濕藥,可根據痹證的性質,部位等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藥物,并予適當配伍。今天主要接著講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虎骨,白花蛇,海桐皮,蠶沙等

     請曹老師和諸位師兄師姐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賀上海黃小平院長講座成功!他為大家分享了第五版 《中藥學》里面的祛風濕藥之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虎骨,白花蛇,海桐皮,蠶沙等有關內容。
       祛風濕是中醫特有的學術理念,雖然西方醫學的希波克拉底所說的四元素有土水風火,體質學說有黏液質,似乎“所見略同”,但是實質并不一樣。中醫把風寒暑濕燥火,概括為天之六氣,與地之五味一起作為生命必不可少的條件,有生理的需要,也與疾病相關。
      適當的條件是六氣,過分的屬于六淫,六淫致病濕邪很常見。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彌漫三焦,不易速化,病情纏綿,可以引起風濕痹痛,筋脈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癥。
       這樣的病情,需要認真對待,更需要好醫生可以信賴。
        感謝黃小平院長的分享。

1262
 樓主| 發表于 2020-8-15 22:05:27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15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大智慧》這本書的內容:
        第十七節:莊子重養生避世逍遙游。
      莊子,名周,生卒年失考,約生活于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大體上與孟子是同時代的人。他是戰國時代宋國蒙城人,也就是今天安徽蒙城人,另有人說屬于今河南商丘。他曾任漆園吏,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莊子主張天人相應,通過觀天文,察地理,可以更清醒地看待人生。知道自然規律,又知道人應該怎么做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知道天地自然的道理,就在于深刻認識了自然生成;知道人應該采取的作為,就是按照人的智慧去認識生命。用來保養人的智慧所不能完全認識生命,善終于一百歲而不半途而廢,不早死和夭折,這就是智慧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在莊子的心目之中,人不能因為外物而受累,自已的身心不會因為外界的透惑而改變,只有這樣做,才能過上逍遙自在的生活,才能體會人生的真價值。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祝賀衡水王群才中醫師講座成功!他講述了《中醫大智慧》這本書關于莊子重養生避世逍遙游的有關內容。
      莊子處于戰國爭霸天下的年代,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天地之間,人最可貴,這是因為人有思想,能看到很多平常人所難以理解的未來,也可以在現實之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是有沒有平臺。所謂有湯武之賢,也需桀紂之時,否則就不能把潛能發揮出來,難為人了解。
        莊子是苦悶的,也是快樂的。
        他的快樂,是因為有智慧。
         他的苦悶,是因為很多君王太愚昧。
        他的健康管理,是主張天人相應,通過觀天文,察地理,可以更清醒地看待人。
          順天氣,得地利,與人為善,與萬物和睦相處,這是健康長壽的基本條件,懂得了,按著做,才是最好的。

1263
 樓主| 發表于 2020-8-18 21:33:0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8月17日20:30)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馬京雪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辨證錄》。

      本周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1,人有熱極發狂,登高而呼,棄衣而走,氣喘發汗如雨,此陽明胃經之火也。

      2,人有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心熱,妄見妄言,如見鬼狀,此亦陽明胃火之盛也。

      3,人有易喜易笑,狂妄譫語,心神散亂,目有所見,人疑為胃火之熱也。不知此病非胃熱也,乃心熱耳。

      4,人有身熱發狂,所言者無非淫亂之語,所喜者無非歡愉之事,一拂其言,一違其事,則狂妄猝發,見神見鬼,人以為心熱之極也,誰知是心包之熱乎?

       5,人有為強橫者所折辱,憤懣不平,遂病心狂,時而持刀,時而逾屋,披頭大叫,人以為陽明胃火之盛也,誰知是陽明胃土之衰乎?

      6,人有忍饑過勞,忽然發狂,披發裸形,罔知羞惡,人以為失心之病也,誰知是傷胃而動火乎?

      道術并重,復興中醫。屆時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為復興中醫事業而努力奮斗,為人民健康而努力學習。http://www.ynjkcy.com/bzl

      祝賀馬京雪醫師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辨證錄》的有關內容,討論了6個病例。

      

     1,人有熱極發狂,登高而呼,棄衣而走,氣喘發汗如雨,此陽明胃經之火也。

    陳士鐸說,方用加味白虎湯救之。

人參(二兩) 石膏(三兩) 知母(五錢) 茯苓(五錢) 麥冬(三兩) 甘草(一錢) 半夏(三錢) 竹葉(二百片)糯米(一撮)水煎服。一劑而狂定,再劑而熱止矣,不可用三劑也。

此癥非用白虎湯以急救胃火,則腎水立時熬干,身成黑炭矣。然而火勢燎原,非杯水可救,必得滂沱大雨,則滿山遍野之焰始能盡行撲滅也。

此癥用坎水湯亦效。

石膏(一兩) 玄參(二兩) 甘草(一錢) 天花粉(三錢) 炒梔子(三錢) 車前子(二錢)水煎服。一劑狂定,再劑全愈。

      

2,人有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心熱,妄見妄言,如見鬼狀,此亦陽明胃火之盛也。

     陳士鐸說,方用瀉子湯∶

玄參(三兩) 甘菊花(一兩) 知母(三錢) 天花粉(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胃火平,二劑而心包火亦平矣。二火既平,而狂病自愈。

論理此癥可用白虎湯,予嫌白虎湯過于峻削,故改用瀉子湯。此癥用二石湯亦神。

人參(五錢) 石膏(五錢) 寒水石(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二錢) 丹皮(五錢)水煎服。一劑狂定,二劑全愈。

     

3,人有易喜易笑,狂妄譫語,心神散亂,目有所見,人疑為胃火之熱也。不知此病非胃熱也,乃心熱耳。

     陳士鐸說,方用清心丹∶

黃連(三錢) 茯神(五錢) 生棗仁(五錢) 人參(三錢) 麥冬(一兩) 玄參(一兩) 丹參(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神定,再劑而狂定,不必用三劑也。

黃連所以清心火,然徒用黃連,則心火正燥,恐黃連性燥,反動其燥,所以又益人參、丹參、麥冬之類,潤以濟之。蓋火有余,自然氣不足,補氣以瀉火,則心君無傷,可靜而不可動矣。

此癥用解妄湯亦效。

人參(一兩) 黃連 茯神 柏子仁 玄參 丹參(各三錢) 生棗仁(五錢) 甘草(一錢) 肉桂(二分)水煎服。一劑狂定,二劑全愈。

     

4,人有身熱發狂,所言者無非淫亂之語,所喜者無非歡愉之事,一拂其言,一違其事,則狂妄猝發,見神見鬼,人以為心熱之極也,誰知是心包之熱乎?

      陳士鐸說,方用衛主湯∶

人參(一兩) 茯苓(五錢) 玄參(一兩) 天花粉(三錢) 麥冬(五錢) 生地(五錢) 丹皮(三錢) 水煎服。

此癥用正心湯亦神效。

人參 熟地(各一兩) 玄參 麥冬(各二兩) 菖蒲(一錢) 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愈。



       5,人有為強橫者所折辱,憤懣不平,遂病心狂,時而持刀,時而逾屋,披頭大叫,人以為陽明胃火之盛也,誰知是陽明胃土之衰乎?

      陳士鐸說,方用平熱湯∶

人參(五錢) 黃芪(一兩) 甘草(一錢) 麥冬(一兩) 黃芩(一錢) 青皮(五分) 竹瀝(一合) 白芍(五錢) 茯苓(三錢) 棗仁(三錢) 炒梔子(五分) 天花粉(三錢) 柴胡(五分)水煎服。二劑而狂輕,四劑而狂定,服一月而安然熟臥矣。

此癥用舒憤湯亦神效。

白芍(二兩) 炒梔子(五錢) 玄參(一兩) 天花粉(三錢) 柴胡(一錢)水煎服。一劑狂定,再劑愈,三劑全愈。



      6,人有忍饑過勞,忽然發狂,披發裸形,罔知羞惡,人以為失心之病也,誰知是傷胃而動火乎?

     陳士鐸說,方用救焚療胃湯∶

人參(一兩) 玄參(一兩) 竹瀝(一合) 陳皮(三分) 神曲(五分) 山藥(五錢) 百合(五錢)水煎服。一劑而狂定,再劑而狂止,三劑全愈。

此癥用遏火湯亦神效。

人參 白術 生地(各五錢) 玄參(一兩) 甘草(一錢) 知母(一錢) 天花粉(二錢) 陳皮(五分)神曲(一錢) 丹皮(五錢)水煎服。一劑狂定,再劑全愈。
1264
 樓主| 發表于 2020-8-18 21:36:53 | 只看該作者
      8點直播,馬上開始~

      今晚(8月18日周二)8點,《燕趙中醫名家講堂》繼續有請中醫名家曹東義教授,為我們深度解讀《黃帝內經》第44講。

      學習方法:關注《燕趙中醫》公眾號,點擊:直播課堂進入。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世界中聯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表論文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今日講座內容: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已。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今余問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于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
  岐伯再拜稽首曰:何道之問也?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岐伯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于挾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氣應手矣。
  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上矣。
  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于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帝曰:捫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墼唬荷。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
  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1265
 樓主| 發表于 2020-8-18 21:38:54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8月18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張海濤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醫理感悟卷》的序言,由海外中醫藥傳播學者朱步先教授為該書寫的序言“研精覃思,尋本開新”,與大家共同學習朱步先教授總結關于他的老師---朱良春大師的高超治學經驗。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海濤的講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賀任丘市中醫張海濤講座成功!他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醫理感悟卷》海外中醫朱步先教授為該書寫的序言“研精覃思,尋本開新”的有關內容。

       朱良春先生在中醫界創造了很多類似神話的傳奇故事, 他把三個土大夫培育成中醫界的三枝花,不拘一格育人才的佳話,傳遍神州大地。能夠開創蟲類藥研究,有自己名下的研究所、?漆t院,有自己開發的準字號中成藥,成為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在“術”的層面近乎“爐火純青”,但是,他追求“臻于至善”,不滿足于“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而是倡導“道術并重”發展中醫,主張“經典是基礎,師傳是關鍵”,說臨床療效是中醫的生命線。

2013年4月初,在“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思想暨臨床經驗學習班”上,朱良春先生坐輪椅到會場,與來自國內外的200多位學生、徒弟和代表們一起傳承學術。97歲的朱良春先生親自授課,除了講述診治疑難病的經驗之外,也表達了對于“中醫西化”的憂慮,和他為遏制這種傾向所提倡的“中醫精髓”。

朱良春先生強調說,在辨病與辨證的關系上,“辨證是絕對的,辨病是相對的”。他發出呼喚:“辨證是首要的、絕對的,辨病僅供參考! “我們可以不認識病,但絕不能不識證、不辨證!薄拔覀円J真地溫課,勤奮學習,聯系臨床實踐,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尋回失去的中醫‘元神’,戰勝諸多疑難雜癥!

        參天大樹的根基深,千里江河的水源長!熬觿毡,本立而道生!

追根溯源,放眼未來,我們應該借助榜樣的力量,找到中醫發展的正確道路。依靠理論自信,達到療效自強;借助傳承自覺,做到體系自立。道術并重,復興中醫。
1266
 樓主| 發表于 2020-8-20 10:39: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馬京雪 于 2020-8-22 22:09 編輯

        本周三晚上(2020年8月19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我們一起來學習曹老師的文章,題目是:質問傷寒、溫病《教材》:“寒溫病因說”的臨床價值何在?
     《傷寒》教材、《溫病》教材告訴學生們,傷寒的病因是外感寒邪,溫病的病因是外感溫熱邪氣,它們之間有水火、陰陽一般的區別,因此,疾病的傳變、病機、治療完全不同,是兩個互相對立的學術體系。
這個“寒溫病因說”的觀點,錯誤地因襲前人,影響的人群很多,所有中醫學院都在學習,但是它不能在臨床上為醫生提供診斷疾病的依據,只為使用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提供說法,卻造成了臨床一線人員面對疾病和病人時莫大的困惑。
在這次新冠肺炎和2003年的非典診治之中,“寒溫病因說”就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影響了人們對于疾病的認識,甚至阻礙了臨床診治的順利進行,有必要進行探索,甚至打破、拆除由此構建的“壁壘”,讓傷寒與溫病融合為一,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的作用,鼓勵學術創新和進步。
傷寒與溫病,都是研究外感發熱性疾病共有規律的學說,不是分別對應西醫不同傳染病的依據,不能說傷寒與溫病的區別,是肺炎與腦炎區別,也不是肝炎與腸炎的差異,這些西醫的疾病,都是包括在傷寒與溫病的診治范圍之內,SARS非典如此,新冠肺炎也如此。
傷寒與溫病的區別,在臨床上只是辛涼與辛溫解表的治療方法差異,它們完全可以互通,而不必水火不相容。
并且,即使是瘟疫的“五疫之至”,也不是這一次是寒濕疫,上一次是溫熱疫。
同一個傳染病,同一個瘟疫流行,即使在相同的季節,同一個地區,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疾病的階段不同,其治療也不一樣:有的人需要辛溫解表,有人需要辛涼解表,有的需要化濕解表,有的需要益氣解表、扶陽解表,有的需要清瀉里熱,有的需要活血解毒,有的需要急救回陽。有的需要養陰息風,有的需要開竅醒神,病情不一樣,治療各不同,更不是只需一個湯藥。
因此,需要解放思想,重新認識中醫的病因學說。
一、《內經》時代關于發熱疾病的病因學說
《素問·熱論》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其中的“傷寒”是“傷于寒”的省稱,而不同于后世的作為病名的傷寒,也就是“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熱病”。在此之前,人們可能只注意到了疾病“蒸蒸而熱”的發熱癥狀,而對于引起發熱的病因并不十分重視,所以有“熱論”“熱病篇”“刺熱論”“評熱論”,而沒有一篇是以傷寒命名的專論。 中醫與西醫是不同的學術體系,中醫不論這個病是西醫所說的是哪一類傳染病,是什么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都可以用這種“分層不分類”的方式,以不變應萬變。
不管有多少新發的傳染病,中醫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坐在歷史遙遠的未來等著西醫一個一個去發現各種變異的或者沒有變異的病毒,也不用問它是禽流感還是豬流感,是埃博拉,還是艾滋病、非典、新冠肺炎等等,統統“大道化簡”,一勞永逸。因為在沒有西醫的時候,中醫的診療路徑,已經初具規模,只要進行整合一下就解決了。
修改傷寒、溫病《教材》,它們的區別,不是西醫不同疾病的差異,而是人體發病類型的區別,臨證之時,沒必要勉強劃分這是傷寒還是溫病,只需要考慮應該辛溫解表,還是辛涼解表,這就是可以了,它們都能治療傳染病,也能治療瘟疫。
瘟疫不是只有達原飲,吳又可經常借用《傷寒論》的方劑,《溫病條辨》也大量吸收和改造了很多《傷寒論》的方藥。
中醫的病因學說,是“審癥求因”,不要面對證候,在強行推出寒邪、溫熱邪氣來干擾自己的思路!督滩摹返腻e誤認識,是受了西醫特異病因導致不同疾病的誤導,中醫的傷寒與溫病,都是研究所有外感病共有診治規律的體系,只有古今的差異,不是不同疾病的不同。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http://www.ynjkcy.com/cdyjz
     祝賀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劉敬章主任講座成功!他討論的題目是:質問傷寒、溫病《教材》:“寒溫病因說”的臨床價值何在?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中醫界治療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肺炎,雖然效果很好,但是眾說紛紜。有人分說這是傷寒,有人說是溫病,也有說是瘟疫,還有寒疫、濕疫、毒疫、瘟疫、癘氣、戾氣等等,到底是什么?沒有一個可以統一的“中醫共識”。
有些人急忙翻開中醫藥大學的高等教材,《傷寒論》教材和《溫病學》教材都說傷寒與溫病,在病因、病機、治法、方藥幾方面都不相同,寒溫對立,壁壘森嚴,不容逾越。一般中醫藥人員如何選擇?萬一不準確,出了問題怎么辦?矛盾、彷徨,混亂而無解。
很多民間中醫,都說自己的方子好,每個省市都有專家制定的方案。有的說中藥可防可治,有的說不指望中藥能夠抗病毒,有的說中醫只能治療輕度、中度的病人,有的說不主張服中藥預防,有的在推廣某種中藥,有的展示自己特色的技術,還有的人大談五運六氣。
這如同吵鬧的自由市場,雖然看上去很是熱鬧,但是也讓大眾難以取舍,西醫更是一頭霧水。
有人說,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不在了,不然他老人家出來“一錘子定音”就好了,或者能告訴大家“戰勝非典中醫有個武器庫”里邊,都有哪些方子,拿過來用就好了。
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就是面對病人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選擇臨床路徑。
   模式是人們解決復雜問題所經常采用的方式方法,是相對固定基本安全有效的路線圖,當然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把模式稱為路徑。相比之下,路徑的研究,為診療模式的建立提供參考;也可以為模式的推廣和維護,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撐;更能為模式的修改、補充、轉化、創新,提供戰略思考,路徑研究是其他方法所難以替代的。
中醫與西醫是不同的學術體系,中醫不論這個病是西醫所說的是哪一類傳染病,是什么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都可以用這種“分層不分類”的方式,以不變應萬變。
不管有多少新發的傳染病,中醫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坐在歷史遙遠的未來等著西醫一個一個去發現各種變異的或者沒有變異的病毒,也不用問它是禽流感還是豬流感,是埃博拉,還是艾滋病、非典、新冠肺炎等等,統統“大道化簡”,一勞永逸。因為在沒有西醫的時候,中醫的診療路徑,已經初具規模,只要進行整合一下就解決了。
中醫需要解決的是“內部統一認識”的問題,需要找一個合適的病名做“發言人”,而不是亂哄哄分別對外談論中醫內部的學術分歧。
中醫對內,需要推倒《傷寒》與《溫病》教材建立的“籬笆墻”,換一個角度,在中西醫并存的平臺上,攜起手來,發揮作用,而不是互相爭地盤,搶功勞。
因為,傷寒也是熱病,辛溫解表與辛涼解表,其目的都為了“祛熱”,而不是“散寒”;并且,張仲景時代也感覺到“辛溫解表難用”,因此,才逐漸有了辛涼解表法。
溫病后期引起死亡,不一定是傷陰,更多的情況下是多臟器衰竭,陽氣衰微造成的危險情況,不用懼怕“灰中有火”,錯失了回陽救逆、大補元氣的起死回生時機。
“突變虛寒,轉為內傷”,是各種傳染病、瘟疫,在疾病嚴重階段經常發生的病理病機。
把傷寒、溫病、瘟疫不同學派的學術成就整合起來,形成豐富多彩的中醫診治體系,從預防到治療,再到康復,內服外用,雜合以治,活法巧治,讓中醫的價值最大化。

      感謝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1267
 樓主| 發表于 2020-8-20 22:12:39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四(8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李源中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易水學派研究》之《張景岳一一易水學派“集大成者”3》。

       今天我們學習明代的醫家張景岳第三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張景岳學術思想和學術經驗中關于問診內容的歸納和概括、脈學理論的總結和創見以及二綱六變的辨證方法。具體內容請聽陸續講述。。。

      敬請期待李源中醫師的講述,歡迎各位同道批評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賀李源中醫師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易水學派研究》之張景岳關于問診、脈學及二綱六變辨證方法的有關內容。
         張景岳棄仕途而從事醫學研究,有很多成就超越前人,他的臨床經驗也很突出,這與他深厚的理論素養密不可分。
        十問歌,就是中醫的診療路徑,突出的是要注意患者本人的整體狀態,而不是只針對病灶。
        脈學不僅僅是脈象,而是其背后的整體觀念,人的脈動與氣血運行的關系,與天地陰陽以及臟腑氣機,疾病性質的聯系,不局限于血液循環。
        二綱六辨,就是八綱辨證的另一個說法,突出了陰陽的作用,這個問題與八卦的乾坤一樣。
        乾坤囊括了萬物,卻和風雷山澤水火一起被稱為八卦;陰陽涵蓋天地,與表里寒熱虛實相混,同為八綱。

        感謝李源中醫師的講述,大家一起努力,道術并重復興中醫。

1268
 樓主| 發表于 2020-8-22 22:12:07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20年8月21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來自新疆庫爾勒的朱萍霞為大家講座。她講的題目是艾灸對于女性體質的保健,以及疾病的調理。

   女性體質偏寒,而陽不足;這樣身體就容易出現虛寒之證,比如:手腳冰涼、宮寒、胃寒....經絡不通,身體處處淤堵....
古話說得好:女人要熱養。
也就是,女人熱一點不要緊。飲食以溫熱為好,不要食寒涼之物;衣服要保暖,本來女人陽氣弱,不足以固表,因此不要露頸肩、腰腹、小腿這些容易受風寒侵襲的部位。
艾灸與女人天生一對。
用艾灸的純陽之熱,溫潤女性的陰柔之體剛剛好

請大家一起期待朱萍霞的分享和講述。http://www.ynjkcy.com/cdyjz


      祝賀新疆庫爾勒中醫朱萍霞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了艾灸對于女性體質的保健,以及疾病調理的有關內容。
             中醫認為,男女陰陽有別, 女性體質偏寒,而陽不足;這樣身體就容易出現虛寒之證。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經》語。)男子應日,女子應月,月滿則海水西盛,魚腦充,蚌蛤實,經脈溢,月晦則海水東盛,魚腦減,蚌蛤虛,經脈衰。月有圓缺,陰有長消,經脈調暢,盈縮按時,月滿而來,月虧而止者,事之常也。
        艾灸比較適合的病證,大約如下:
1、肥胖,這個體質的人肥胖的并發癥出現的會比較早,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中風等等。
2、出現消瘦,檢查什么病都沒有,女性的話月經都不太好。
3、淤血體質之人暗瘡不嚴重,但暗瘡印不消,這種人非常容易生斑。
4、痛經、乳腺增生、易患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5、月經不調是常見病癥。
6、抑郁癥、偏頭痛、肋間神經痛。脅肋疼痛是刺痛,那肯定是淤血了,如果是脹痛,那主要是氣郁。
         需要提醒的是,辯證要準確,艾灸要適當,才能有好療效。
        感謝朱萍霞的分享和講述。

1269
 樓主| 發表于 2020-8-22 22:14:38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22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大智慧》這本書的內容:
      第十八節:荀子養生以音樂調氣血。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238年),字卿名況,趙國人,戰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在齊國講學,三次被推薦為學宮的主講。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得意門生。他晚年在楚國的蘭陵定居,著書立說,對于養生之道,很有研究。
       戰國時期盛行“天命論"的思想,荀子大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論點。他本人享年75歲,這在當時已是高壽之人。
        《荀子・修身》篇,首先談論的是人對待批評的態度,緊接著就談到了修養正氣的事情,他非常重視一個人要有正義感,要知禮節重信義。
        荀子對于音樂在養生治國過程之中的作用很重視,把它的作用提到一個很高的程度。人是一個具有情感的高級生命,人的情緒少不了快樂,人有了快樂就會表現出來?鞓繁憩F于外,就有了一定的聲音,這就是音樂產生的前提。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積極意義,避免消極頹廢的靡靡之音。因為此音容易造成歪門邪氣的滋生。
         音樂在人體養生保健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音樂優美的旋律,可以陶冶人的情懷,讓人“耳目聰明,血氣和平",自然有益于身體的健康。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http://www.ynjkcy.com/
      祝賀衡水市王群才中醫師講座成功!她講述了《中醫大智慧》荀子養生以音樂調氣血的有關內容。
       荀子說:“人莫貴乎生,莫樂乎安;所以養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歾頸也,愚莫大焉!彼J為,一個善于養生保健的人,首先是一個奉公守法的人,也是一個善于遵從各種制度,有正確的是非觀的人。
荀子說:“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币簿驼f贊美先人,就是一種教育;用善良求得大家的和諧,就可以成為順利。用不恰當的贊美,奉承先人,就是諂媚虛譽;用不道德的方法,維持哥們義氣,就是阿諛奉承。
荀子說:“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避髯诱J為,贊美正確,批評錯誤,這就是智慧;批評正確,贊美錯誤,就是愚昧。故意傷害忠良,就是進讒言;故意迫害忠良,就是亂臣賊子。
荀子通過對這些道德、是非標準的宣揚,來教導弟子,對于維護社會正氣,講求正義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社會,如果核心價值失落,正氣得不到弘揚,邪惡得不到制止,就會產生混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養生保健。
荀子說:“故禮樂廢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眹疑昝鞣,提倡詩歌,禁止淫聲,“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這是太師的職責所在。
荀子認為,音樂是不能廢止的,只能加以引導。因為音樂是人民大眾生活的需要,是其情緒發泄的重要渠道!胺蛎裼泻脨褐,而無喜怒之應則亂;先王惡其亂也,故修其行,正其樂,而天下順焉。故齊衰之服,哭泣之聲,使人之心悲。帶甲嬰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傷;姚冶之容,鄭衛之音,使人之心淫;紳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莊!
音樂在人體養生保健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荀子說:“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亂生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治生焉。唱和有應,善惡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方矣!
由于好的音樂,優美的旋律,可以陶冶人的情懷,讓人“耳目聰明,血氣和平”,自然有益于身體健康。欣賞什么音樂,正是一個人內心情感的外在流露。優美的雅樂,可以使人體的氣血順暢,順應天地自然的變化。奸邪的音調,就會使人體內的氣血產生逆亂。因此,有修養的人,樂于通過音樂提高修養,奸佞的小人,只追求欲望的實現。只有明白大道理,才能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好處,如果只想著實現自己的欲望,就會產生困惑與災難。
不同的樂器,可以代表不同自然物質,表達不同的感情!肮乃铺,鐘似地,磬似水,竽笙簫和筦鑰,似星辰日月,鼗柷、拊鞷、椌楬似萬物!辈煌臉菲餮葑嗟臅r候,可以配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人們載歌載舞,通過“俯仰、詘信、進退、遲速”的動作,達到“盡筋骨之力”的運動鍛煉,也是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活動,必然有益于健康。

1270
 樓主| 發表于 2020-8-23 21:24:21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8月23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講述 《中醫情緒心理學》西方情緒心理學發展!詳情,我們一起期待,王紅霞主任的講述與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講述 了《中醫情緒心理學》西方情緒心理學發展的有關內容。
        西方的歷史傳統,精神歸教堂,肉體歸醫院,形神不是一個部門管理,與中醫藥的傳統不一樣。
        但是,隨著東西方交流的增加,以及西方擺脫長達一千多年的“中世紀黑暗”,關于人的精神的認識不斷增強,開始有了心理學。
        醫學的地盤不斷擴大,逐漸深入人心。但是,相比較而言,西方擅長于兩分法,精神主要是亢奮和萎靡,因此,安眠藥和興奮劑在精神領域大行其道。
        中醫與次不同,不僅五臟都屬于“神臟”,而且“形神一體”,有形體就有精神,“十指連心”,切除身體的部件,只有過去的酷刑才這樣做,醫生是不會選擇這樣的方法的。
       打開窗戶,看看世界,知道西方的神話,也不過如此。
      西天的真經是什么?
      與東方神話有何不同?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與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3 07:44 , Processed in 0.09379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