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過往不究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認中醫學

[復制鏈接]
121
發表于 2022-4-7 23:18:08 | 只看該作者
三焦經的起點有四個:第一個起點起于中指橈側遠端指甲角偏掌側,沿中指橈側小動脈的手背側向上方行走,經手背第三掌骨橈側過腕后,經腕橫紋指總伸肌腱橈側到外關穴,再向上向尺側到達會宗穴,再沿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向上方行走,從肱骨外上髁外緣繞至尺骨鷹嘴上方的天井穴;第二個起點起于中指尺側遠端指甲角偏掌側,沿中指尺側小動脈的手背側向上方行走,再沿第三掌骨尺側向上方行走,過腕后陽池穴和外關穴,沿指總伸肌腱橈側緣行走,經支溝穴、三陽絡穴和四瀆穴,在肘部從內前方繞肱骨外上髁到達肘髎穴,再沿肱骨外上髁上緣繞至天井穴;第三個起點起于無名指橈側遠端指甲角偏掌側,沿無名指橈側小動脈的手背側向上方行走,再沿第四掌骨橈側向上方行走,在腕后陽池穴與第二條線合并;第四個起點起于無名指尺側遠端指甲角偏掌側,沿無名指尺側小動脈手背側向上方行走,再沿第四掌骨尺側向上方行走,過腕后陽池穴再向上方行走,在會宗穴與第一條線合并。從天井穴向上行走,經肱骨外側至肩峰外下方的肩髎穴分成五支:其一從肩髎穴向前下方繞肩頭至鎖骨下緣分成兩支:一支沿鎖骨下緣向內至旁天突穴進入體腔分成三支:一支沿氣管下行到肺;一支下行至心上進入心包、房間隔的前1/3和室間隔的前1/3;一支上至咽喉,經顱底夾延髓入小腦。一支沿腋前線下行過膈肌后分成三支:一支從膈下到胃前壁(右側經膈肌前下緣到胃前壁);一支從膈下向后繞肋下緣到三焦俞穴入腹后分成兩支:一支從三焦俞到胃后壁(右側過膈肌后下緣到胃后壁);一支從三焦俞下行到同側膀胱后壁。一支從膈下繼續下行到腹部外下角,再向內側到同側膀胱前壁。其二從肩髎穴向上,繞肩胛岡后斜至第七頸椎棘突旁兩寸處分出一條分支到大椎穴。主干從項后上行至第四、五頸椎棘突下進入椎管,感傳從延髓后上至小腦;其五從肩髎穴經肩上至頸外側上行,再經下頜角下分成兩支:第一支上行到達顱底入腦,到中央前回上部;第二支經耳后分成兩支:一條向上繞向耳前,再從外上方繞回耳后經風池穴入腦,到達小腦;另一條上至耳后中部入耳中,經耳孔下緣,再從耳前出來到達外眼角。
三焦經經過軀體的地方有:中指兩側,無名指兩側,手背中,前壁背側中線,臂外側線,腋前線,頸外側,耳基部。
三焦經經過的器官有:大腦中央前回上部,小腦,延髓,肺,胃,心包,房間隔前1/3、室間隔前1/3、膀胱和相關的全息器官。
122
發表于 2022-4-7 23:35:48 | 只看該作者
過往不究 發表于 2022-3-28 08:17
郭原,寫有《解密中醫穴位》《解密中醫絕招》,你盲目堅持內經理論是古人的實驗理論,盲目堅持古琴音樂能 ...

說不瞎扯的人是你,瞎扯的人也是你!
123
發表于 2022-4-7 23:52: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醫小陳 于 2022-4-8 00:14 編輯
過往不究 發表于 2022-3-30 07:46
中醫學的未來走向何方?中醫學的未來在于放棄偽科學的中醫理論體系積極推進廢醫驗藥廢經驗穴與時俱進擁抱科 ...

西醫是主流醫學我們都承認,中醫成為補充醫學也不反對!中醫費醫驗藥不贊同,博主既然都是學中醫出身,廢醫請問怎么廢,哪些理論廢,還是全廢,該淘汰的理論自然會淘汰!驗藥驗哪些,只驗那幾百味單藥,還是像排列組合一樣驗證經方驗方,你不會隨便用個數學的排列組合就在那里驗藥了吧!不必要叫囂啥子中醫主動退出醫學大舞臺!選擇西醫是主流,該選擇西醫就西醫,部分中醫能解決的當然選擇中醫,中西醫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也不少!  另博主文中說中醫賺人錢財,確實亂象不少,各種主流中醫都是各種賺錢項目為主,還有很多披著中醫幌子的招搖撞騙,那也是醫療市場化逼得,簡便效廉才是中醫人的追求!且試問博主捫心自問現在西醫過度醫療不嚴重嘛?不一樣圖人錢財嗎?作為一個學中西醫結合出身的人,幾年臨床經歷來看,大哥不說二哥,天下烏鴉一般黑!

點評

西學中的開創者是余云岫、伍連德,對中醫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專門出書,建議好好去學習一下。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2-4-8 06:57
124
發表于 2022-4-7 23:57: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醫小陳 于 2022-4-8 00:15 編輯
過往不究 發表于 2022-3-30 09:17
2021年世界人均壽命排名顯示,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人均壽命高于中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居然人均壽 ...
開篇文章說要有邏輯,你的邏輯在哪里!

點評

中國現在普遍的現實情況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文盲居多,這些老人都是1940年左右出生,建國后中國的小學教育都沒有普及所以上學的人是極少數?墒强匆豢吹谝粚脟t大師的年齡,如果他們現在都還活著,平均年齡在一百歲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2-4-8 06:43
125
發表于 2022-4-8 00:02: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醫小陳 于 2022-4-8 00:16 編輯
過往不究 發表于 2022-3-30 12:24
傳統中醫舊勢力和中醫粉絲就是一群迷信中醫理論是科學理論和超科學理論的狂熱的失去思考能力的烏合之眾! ...

別在這里自娛自樂了,你自認為的中醫沒有思考能力,宣傳今不如古!你還是好好去學學西醫病理生理,說不定還沒中醫人學得好喔,一天想當然也是很危險的想法!

點評

中國八所純中醫藥大學和韓國傳統醫學大學被世界醫學名錄除名,標志著這些傳統學校畢業的大學生無法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取得行醫資格,說明國際社會對于全世界各國傳統醫學完全是一視同仁持否定態度。既然傳統醫學都被否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2-4-8 07:22
首先感謝兩位中醫藥大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論資歷郭原比你老年齡是你的兩倍,論學歷比你高是郭原是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歷,論資源郭原出過兩本書,并且郭原常年在國外氣功開天眼,賣玉石掛件治病,成立五音堂用音樂治療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2-4-8 06:31
126
發表于 2022-4-8 02:57:28 | 只看該作者
我做的經脈感傳線路是否比古人《灸經》《靈樞經脈》更加詳細些呢?這才不過是2/17 ,而且很多細部還沒有描述出來。其實我僅僅是重復了古人做過的經脈感傳實驗而已。為什么我能夠做的這么多、這么詳盡。因為我是超高級的經脈敏感人。其實幼年的我和青少年的我都是神經很遲鈍的。通過長期的(30年)氣功鍛煉和經脈感傳實驗我才能夠達到這個程度。
能夠把你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做到如此的詳盡,你還認為我是封建迷信嗎?以前也有人否定我做的經脈感傳結果。網友提出:你也做(杜卷)一個試試看?
127
 樓主| 發表于 2022-4-8 06:31:0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小陳 發表于 2022-4-8 00:02
別在這里自娛自樂了,你自認為的中醫沒有思考能力,宣傳今不如古!你還是好好去學學西醫病理生理,說不定 ...

首先感謝兩位中醫藥大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論資歷郭原比你老年齡是你的兩倍,論學歷比你高是郭原是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歷,論資源郭原出過兩本書,并且郭原常年在國外氣功開天眼,賣玉石掛件治病,成立五音堂用音樂治療股骨頭壞死,要不你們哥倆首先統一下意見再繼續討論如何。
128
 樓主| 發表于 2022-4-8 06:43: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過往不究 于 2022-4-8 07:36 編輯
中醫小陳 發表于 2022-4-7 23:57
開篇文章說要有邏輯,你的邏輯在哪里!

中國現在普遍的現實情況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文盲居多,這些老人都是1940年左右出生,建國后中國的小學教育都沒有普及所以上學的人是極少數?墒强匆豢吹谝粚脟t大師的年齡,如果他們現在都還活著,平均年齡在一百歲,基本都是在1920年左右出生,那就是一個動蕩的年代民不聊生,根本就沒有現代教育,所以掌握話語權的第一屆國醫大師既沒有基本的學歷,也沒有現代醫學常識,他們的出身就是民間中醫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走向了教學的崗位,說他們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絲毫不過份。德不配位力小而任重必然會惹出禍殃,中醫學就是被這些文盲半文盲吹上天的肥皂泡,破裂墜地是必然結果。盲目堅持中醫理論的科學性拒絕科學改造妄圖獨立發展是這些中醫泰斗的軟肋,也是整個中醫學術界的恥辱。
129
 樓主| 發表于 2022-4-8 06:57: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過往不究 于 2022-4-8 07:55 編輯
中醫小陳 發表于 2022-4-7 23:52
西醫是主流醫學我們都承認,中醫成為補充醫學也不反對!中醫費醫驗藥不贊同,博主既然都是學中醫出身,廢 ...


西學中的開創者是余云岫、伍連德,對中醫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專門出書,建議好好去學習一下。余云岫大名鼎鼎,凡是中醫人都是如雷貫耳,下面重點說說伍連德對于中醫學的態度和看法。


伍連德是誰?我問過很多醫學生,知道的很少。他是華僑,1879年出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他是劍橋博士,1907年受袁世凱邀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


1910年,他在東北大鼠疫中任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一戰成名,被國際聯盟衛生組織(WHO的前身)封為“鼠疫斗士”,此稱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1911年,他作為大會主席,主持召開奉天萬國鼠疫會議,是中國召開的第一個國際學術會議。梁啟超評價他是科學輸入中國五十年來唯一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世界級別的學者。


他是中國第一個被提名諾獎的人,提名理由是:“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實踐與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發現旱獺于其傳播中的作用)。


他是中國收回海港檢疫主權的頭號功臣。


他是協和醫學院及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是北大人民醫院、解放軍202醫院和哈醫大的創建者。


他也是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和《中華醫學雜志》的創建者。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伍連德舉家重返馬來西亞,1960年病逝于故鄉檳榔嶼,享年82歲。


他是我心目中中國醫學史上排名第一的醫生。


這樣的伍連德,他對中醫持何觀點當然很重要。在很多中醫粉看來,他是力挺中醫的。比如在《浴火危城》電視劇中,他主張熬制保肺湯治療肺鼠疫,簡直算是中醫粉了。更有力的例子是他著《中國醫史》,據說是為了向洋人介紹偉大而輝煌的中醫。


事情的起因是,伍連德讀美國醫史學家加里森的《醫學史》時見到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只有半頁紙,憤而致函作者質詢。加里森回復說,“中醫或有所長, 但未見有以西文述之者, 區區半頁之資料, 猶屬外人之作, 參考無從, 遂難立說,簡略而誤, 非余之咎!敝嗅t有很多寶貝你們中國人自己為什么不寫不宣傳呢?伍連德于是聯合中國醫學史研究先驅王吉民,花了十六年時間,用英文寫了一本《中國醫史》,向世界介紹中國的醫學。

加里森的《醫學史》里到底是怎么說中醫的呢?全文翻譯如下:

中國醫學是完全靜止的, 如果我們一直到現在還受中世紀思想的指導 , 我們的醫學可能也會和中國的一樣。他們的作品很多, 但是沒有一個有哪怕一丁點的科學價值。這些作品的特點是對權威的崇拜, 僵化的形式以及迂腐多余的細節。中國的解剖學認為人體有365塊骨頭,有些理論體系認為頭顱僅由1 塊骨組成,另一些則認為男性頭顱有8 塊,女性有6塊。喉通向心,脊髓通睪丸,肺有 8葉,肝有7葉。脾和心是用來思考的器官。由于有這些對人體構造的不恰當認識, 中國很少有外科手術, 尤其是在一個教義上堅決反對抽血與尸體解剖的民族里。閹割實際上是他們唯一施行的手術, 當他們拔火罐和按摩時,并不放血, 而是艾灸或針刺。艾灸是將易燃的小圓錐體放置在全身, 然后點著。針刺是將特制的細金針或銀針插入繃緊的皮膚內。這些操作都是為了對痛風和風濕病進行反刺激。中國人非常擅長按摩,而且是第一個使用盲人按摩師的。中國的病理學的特點是極其瑣碎, 例如有10000種不同的發熱,14種痢疾。在診斷上,他們非常重視脈搏, 將它細分為許多種, 并且通過把手指像彈鋼琴一樣放在每只手的橈動脈上的不同部位來感知。這樣,就可以得到6組脈搏信息,每組都對應不同的器官和疾病。中藥材包羅萬象,除了眾所周知的藥物,如人參,大黃,石榴根,烏頭,鴉片,砷劑,硫磺和汞劑(用來涂擦和熏蒸梅毒)外, 還有許多令人作嘔的藥, 如動物的器官或分泌物。古中國人就知道了天花的預防性接種,這可能是他們從印度學來的!

這段話引出伍王醫史來。但伍王醫史使用全英文寫的,國際上影響很大,國內卻水波不興,甚至有很多誤會。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中醫研究院為了批判該書中醫史部分的民族虛無主義傾向而組織了翻譯工作。主要翻譯成員是蔡景峰和馬堪溫,二人均是著名的醫學史家,分別畢業于湘雅醫學院和燕京大學。66年翻譯完工時文革開始了,顧不上批判伍連德,但排版已經完成,丟掉可惜,決定只印15本。其中10本送了人,而中醫研究院自留的5本都佚失了。

這15本中的一本今天到了我的手中。

《中國醫史》顯然全面、準確地反映了伍連德的中醫觀。
在其序中,伍連德對中醫的整體認識是這樣的:“中國醫學把它的根子深深埋入在具有四千年純粹經驗主義的土壤中,只有當以觀察、實驗和調整為突出特點的現代科學的醫學被移接過來以后,它才開始向積極奮發的大氣中伸展。沒有這個條件,就不會有任何進步!薄罢敋W洲醫學以哈維的發現為原動力,獲得豐碩果實的時期,中國醫學在17世紀以前的長時期中,實際上是處在停滯不前的停止狀態。只有在教會醫學到來以后,它才復興起來!保ㄔ兄嗅t粉說我這段話的翻譯不對,他不知道,這其實不是我的翻譯,而是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室的翻譯,權威不容置疑。)兩段話的意思非常明確,伍連德認為,四千年歷史的中醫純粹是經驗主義,而且在17世紀以前的漫長時期中,是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沒有“任何進步”。直到現代科學醫學(即西醫)傳入,中國的醫學才開始“復興”和“積極奮發”。尤其是第二段話,中醫研究院翻譯版中以重點符號標示,顯然是強烈地不同意此觀點,要做批判用的。

在序言中,伍連德也明確說明了寫作此書的兩個目的:“本書的目的是雙重的。對那些以值得贊美的努力來宣傳與保留古代體系在各方面公認的優勢的老式學者們來說,應當以激動的心情來閱讀。應當使他們知道,現代預防與治療的概念是如何在這塊保守的土地上生根立足的;應當提醒他們,世界(特別是醫學科學)自從華佗時代以來并不是停滯不前的。另一方面,對那些以現代科學研究精神向廣大群眾諄諄教誨的、實驗醫學的首領們來說,是要勸告他們,不要以冷眼看待過去的課題,不要把古代的傳統看作是被摒棄的,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種給予現代的奇異成就以生動的幫助的背景!边@意思也很明白,對中醫粉是“提醒”,(有效的)現代預防和治療的概念是西醫傳入后才建立的;雖然中醫是停滯不前(如前所述)的,但醫學科學卻不是哦。對中醫黑是“勸告”,不要完全摒棄古代的經驗,要把它當做是西醫輝煌成就的背景嘛。

既然伍王二人認為中醫四千年歷史是“停滯不前”的,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醫學史中那些具體的經典和名醫的呢?我對此很感興趣。

它評價《黃帝內經》是“最古老的和最偉大的中國醫學經典”。但是,《醫史》認為經絡的“經”“絡”“孫”“籠統地說,它們相當于是動脈、經脈和毛細血管”。這個觀點和陳邦賢的《中國醫學史》相同,是內經及其后至惲鐵樵之前中醫的本來面目。但在今天的醫學史著作中,沒人敢這么說,現代中醫認為經絡既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經,但卻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醫史》說,“《內經》的生理學,象解剖學一樣,大多是想象的產物!绷信e了心主神明膽主決斷等理論為例。
又說,“人們認為哈維的劃時代的發現在中國約兩千年前就預示到了。這種推論所依靠的證據是相當不充足的。然而無論如何,必須承認古人對于血循環的事實有一個很接近的猜想!边@是相當客觀的評價。

“從上面的記述中可以看出中國的解剖學是從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開始的…不幸,這種直接的方法不久就被哲學系統所統治而導致空論和臆想。因而形成許多奇異的假設,某些主要的器官除去了,而推論出一些臆想的器官!憋@然,《醫史》認為,中醫的人體結構和生理學的部分內容是主觀臆想的產物。

倉公留下的25個病例是醫史家最為津津樂道的,但是《醫史》說它“這些病例不能和希波克拉底的病例相比,因為它沒有很多科學價值。實際上沒有描述疾病的體征和癥狀,另一方面卻過多地強調了平脈,而平脈是這么籠統,以至從其中不能得到更多的情況!边@個觀點也是我一直講的。

評價張仲景是“中國從未有過的最偉大的醫生”,他的價值主要是“在漢朝以前,治療主要是針、灸、按摩和湯藥。醫學著作完全是哲學性的。張仲景的出現開辟了新紀元。對疾病的研究較多地從臨床出發。著重觀察體征、癥狀和病程,重視治療方法和藥物的作用,而不是和以前那樣只著重于疾病的理論!钡呛芸上,“在他死以后,科學的醫學可以說是退化到教條式的形式主義。直到宋朝為止,幾乎相隔一千多年沒有任何有價值或有創造性的作品出現!薄夺t史》把東漢至宋朝之間的中醫幾乎一筆抹殺,《針灸甲乙經》《肘后備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外臺秘要》,這些經典在它看來都是毫無價值的。

評價華佗!叭A佗無疑是中國從未有過的最偉大的外科醫生。深為遺憾的是,盡管華佗在麻醉劑的使用上有偉大的發現,但由于孔夫子的教義,將人的身體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中國的外科學從未有機會得到發展。有了這樣的傳統,就難以期望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有任何的進展。而沒有這些基本知識,就不能真正成功地完成哪怕是最簡單的手術。因此,這位偉大的外科醫生的逝世,也就標志著中國外科學的終止!边@個結論今天的中醫史家是無論如何不會認可的,比如中醫史學泰斗李經緯認為,中醫外科至明代可謂發展到了頂峰,“可以說已成為一門有理論、有技術的學科,已經徹底甩掉了‘外科匠’的帽子!比诵l版《中國醫學史》中也說“明清時期的外科、傷科均有明顯的新進展”。

《醫史》花了相當的篇幅介紹中醫脈學,但結論是完全否定的。它說,“中國脈術的這種狀況是非;奶频,因為沒有兩種說法是相同的,因此人們就無所適從。尤使難以置信者還在于:為什么一個指定的脈區就有兩個不同的脈象,能顯示出兩個不同器官的狀態。人們對脈象的變化非常強調。這種變化項目多到沒有個完。不僅要仔細地觀察脈率、脈質、節奏、洪度、緊張力等等,而且就連病人的年齡、性別、性情、體格、體重和發育以至于一天的時間、一年的季節、星座的影響,都要加以考慮。這些詳細的差別純系紙上談兵,因為沒有一個人對上述種種能給予滿意的證明!薄翱茖W的醫學已經達到了如此迅速的進步,各種試驗---化學的和儀器上的---都是如此之準確和可以信賴,以致于用摸脈以診病的方法已經大大失去了它們的實用價值了,F在,我們只有在醫學歷史領域內去貶黜這些中國的脈術,我們只能把它看成是中國對過去的醫學的貢獻之一而已!

《神農本草經》在今天仍然被認為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但是,《醫史》認為它“雖然被人們認為是古典作品,但極少有科學價值!

評價金元四大家時,《醫史》引用了醫史家李濤評價四大家之首劉守真的看法:“他把一切疾病按五運六氣的理論分類…這個理論以現代醫學的眼光來看,是無甚價值的…不能認為他對醫學有任何真正的貢獻。

《醫史》認為,中醫從明朝開始衰退,至清達到最低潮。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三點。一是系統醫學教育的缺乏,門檻太低了,任何人只要記幾張方子讀兩本古書,就可以掛牌行醫。二是中醫內部宗派間的互相排斥。三是西醫的沖擊。這個觀點與現在的中醫史界共識幾乎完全相反,現代一般認為,中醫在清朝也是發展的,尤其溫病理論,更是達到頂峰,迄今不能超越。

《醫史》對清代杰出醫家介紹了14位,包括溫病四大家在內,多是平淡記錄,獨對王清任評價甚高!啊夺t林改錯》僅有兩卷,雖然價值不大,卻充滿有創造性的思想!薄八憩F了罕有的勇敢、創造性,以及求知的堅韌性---這是大多數中國作者所不具備的特性!钡芸上,“王清任的書雖然在中國是到處皆知的,但卻沒有對同時代人的死板的思想有所影響,也沒有引起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總體評價中醫外科時說,“由于對死者的高度尊敬、孝道、厭惡出血及其它一些保守思想,使之不可能對內臟器官有任何正確的知識。而沒有這種知識,外科學就不能有任何進步!薄爸嗅t外科醫生的裝備是粗糙而丑陋的,它更加適用于修鞋匠而不適用于醫生。在這些障礙下,中醫外科從未脫離最原始狀態是毫不足奇怪的!被旧鲜峭耆穸。

《醫史》下篇(伍連德執筆)占全書四分之三多,主要是敘述西醫傳入中國后帶來的發展和進步。在其緒論中,伍連德直截了當地說:“上冊從公元前2697年至公元1801年期間對中醫藝術和中醫科學發展的討論,可能會不自然而然地引起讀者這么一個印象:這個國家的醫學,在傳統枷鎖的束縛下,已成癱瘓。然而,我們的任務,不是就這種傳統的不進步思想情況多家贅述,而是用這種情況做背景,試圖描繪現代醫學如何勝利地來到這塊中國的古老國土!笨梢,上下兩冊雖然是分由兩人執筆,其觀點是完全一致的。伍王二人均認為中醫四千年歷史基本是處于停滯或癱瘓狀態。

伍連德著《中國醫史》的起因是加里森的《醫學史》說“中國醫學是完全靜止的”。但是顯然,他自己的《中國醫史》中所謂“停滯不前”和“癱瘓”,與加里森所見略同,并無本質區別。這是不是有一點諷刺?




點評

余云秀認為中醫的經脈就是血管(動脈和靜脈),于是就武斷的下了結論。只可惜當時的微循環研究還很不成熟,所以就造就了反中醫的第一個勇士。不否認古代的脈是指血管。但是動靜脈之外還有毛細血管。  發表于 2022-4-9 03:12
130
 樓主| 發表于 2022-4-8 07:22: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過往不究 于 2022-4-8 07:26 編輯
中醫小陳 發表于 2022-4-8 00:02
別在這里自娛自樂了,你自認為的中醫沒有思考能力,宣傳今不如古!你還是好好去學學西醫病理生理,說不定 ...

中國八所純中醫藥大學和韓國傳統醫學大學被世界醫學名錄除名,標志著這些傳統學校畢業的大學生無法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取得行醫資格,說明國際社會對于全世界各國傳統醫學完全是一視同仁持否定態度。既然全世界其它國家根本不承認中醫學的合法地位,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的意義有在哪里呢?難道只是寄生在現代醫學肌體上茍延殘喘嗎?


2021年世界人均壽命排行榜,中國位居71位。也就是說根據調查全世界有70個國家的人民拒絕中醫藥卻比中國人更長壽。一些長期出國定居的中國人遠離了中醫藥,卻達到了延年益壽的目的,這對目前的中西醫結合現狀是不是很諷刺,我們可不可以根據以上事實得出結論:遠離中醫藥,身體更健康。

點評

世界醫學名錄除名八所中醫院校并不是因為不承認中醫而是因為某些手續不全的緣故。畢竟還有20所中醫院校依然在名錄中保留著。因此這個說法不嚴謹也不成立。  發表于 2022-4-8 08:14
利用人口壽命來攻擊中醫缺乏邏輯思維。因為在中國排名第53(2019年)前面的國家依然有中醫(例如排名第一的日本),后面的130個國家中也有中醫滲透。中醫已經打入世界各地了。  發表于 2022-4-8 08:09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4 08:09 , Processed in 0.0928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