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究竟什么是中西醫融合

[復制鏈接]
121
發表于 2023-2-23 11:12:31 | 只看該作者
劉亦之沒有人給你科普基礎科學知識,科學知識不行,還愛裝B
122
 樓主| 發表于 2023-2-23 11:12:41 | 只看該作者
    你把技術與理論沒有分開,一鍋漿糊。
123
 樓主| 發表于 2023-2-27 09:44: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融合觀 于 2023-2-27 01:46 編輯

       桂枝湯:
         《傷寒論》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陽浮是指衛強,引起的癥狀是發熱,自汗出,出了汗營陰才表現為營弱。風傷于衛,風作用予衛,使之陽浮“,傷”是指“作用于”,不是指損傷!古代詞語與現代用法有差異。
         桂枝湯調和營衛,是因為它能夠調整脾胃,補充營陰,喝稀飯,溫水,補充營陰,汗出而愈。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中說:風并于衛,衛實而營虛者,自汗出而惡風,此為中風。寒井于營,營實衛虛者,無汗而惡風寒,此為傷寒。衛為陽,營為陰。
         以西醫而言,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是兩種不同的臨床類型:感冒無汗,惡寒,高燒,病勢嚴重,麻黃湯;汗出或者自汗出,惡風,發熱不嚴重,病勢輕,桂枝湯。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流感流行,年輕體壯的煤炭工人,高燒無汗,其他方劑無效,只有麻黃湯一汗而愈。出了汗的病人體溫一般在38°C~39°C之間用、桂枝湯,九味羌活丸、銀翹解毒片等,就可以了。自汗或者吃了藥等出了汗,體溫就會下降。如果沒有正常,還可以使用桂枝湯,麻黃湯是禁忌癥,在《傷寒論》里反復講清楚了。
        三綱鼎立學說: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大青龍。

         用現代的生理學解釋。和這個也差不多。太陽中風與傷寒是感冒或者流感的兩種不同的臨床類型。麻黃湯證病情比較嚴重。桂技湯證表現比較輕。他已經出了汗了,只是汗出不徹,老百姓都知道,喝奌姜醣水,蓋上被子捂出點汗,一汗而愈,桂枝湯就是這個意思。姜發汗健胃,醣水新充血漿即陰營。在《傷寒論現現代解讀》中作了詳細的論證。
          關于營衛的解讀。是和三焦,膜原,腠理放在一起共同解讀的。在下一本書的導論當中詳細的討論這方面的問題。它們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放到一起與西醫的疏松結締組織相關聯。敬請關注。
          在麻黃湯與掛技湯之間還有許多過渡型就不說了。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病情由輕到重。桂枝湯中風,麻黃湯傷寒,大青龍湯傷于風寒。理論性非常強,概念與概念之間關系非常嚴密,形成系統的理論楊架。

          到了這里,又衍生了下一個問題:為什么傷寒不用黃芪,金匱罕見四逆?《傷寒論》講的是外感熱病,多為急性發熱,大汗出、嘔吐、腹瀉,治療用汗吐下三法,容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失鹽失水,即失鹽失水性休克(四逆湯證)!督饏T要略》講的是內傷雜病,多為慢性疾病,很少出現四逆湯證(休克),慢性疾病補氣,多用黃芪。

124
 樓主| 發表于 2023-2-27 09:45: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融合觀 于 2023-2-27 01:48 編輯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第3條
【原文】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詞解】
      緩,作形容詞時表示慢,與“急”相對,例緩步,緩行;作名詞時表示延期,延遲。此處是指脈象無力的意思。營氣無力是為血虛;衛氣無力容易外感中風。
      癮疹:即風疹類疾病,由邪氣閉于肌表,故時發時止。
     入中:指邪氣內傳,傷于臟腑。
      【中醫認為】本條論述癮診和胸滿等風病的病機。
         由于營血不足,脈行無力,得緩脈;衛氣不足,溫煦之氣不及,脈行遲慢,得遲脈;營衛氣血虛弱,故易感風邪。若有風邪中經,則氣血欲行不能行,汗濕欲透不得透,風濕郁在肌表,可發生皮膚搔癢,風疹外出。若心之氣血不足,邪氣內傳,中于心肺,使胸中氣機不利,則胸脅脹滿而短氣。
          本條可分兩段解釋,從開頭至衛遲則為中風為第一段,論中風的病機;寸口主表亦主營衛。如寸口脈見遲而緩,則遲脈屬寒,緩為榮衛氣血不足。榮衛不足,表氣不固,故易為風邪所中,產生中風。
         第二段,從“邪氣中經”以下為第二段。風寒之邪,乘營衛氣血之虛而入侵,病重者可發為中風,與上條同。病輕者可發生風疹,身體奇癢。癮疹身癢是風邪外泄表現,非壞事。如正氣不足,無力抗邪,邪不外泄,反向內傳,影響及心肺,使胸中氣機不利,此時會出現胸悶,短氣(是心肺中風為病也)等癥。
         歷代對“風”的論述頗多。早在《內經》中就有“風論”專篇,對風邪的性質、致病特點和病理變化,甚至預防等,進行了較全面的描述。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詳細論述了太陽中風的證治,《金匱要略》又提到風邪中絡、中經、中腑、中臟的臨床表現。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將中風分為偏枯、風痱、風懿、風痹四類,使中風病分類更為具體。金元時期的劉河間、李東垣都曾明確指出中風病并非均由外感風邪所致,也可由勞逸不當,情志所擾等因素引起。明代張景岳在此基礎上將由內而生的風定為“非風”,以資同外風鑒別。同期戴原禮、王肯堂將外感風邪而病者稱為真中風,由內而生者稱為類中風。清代葉天士結合臨床經驗,創立了“鎮肝熄風”這一內風的治療大法,從而使風證在癥、因、脈、治各個方面都有了明確的概念和劃分。育陰息風,平肝潛陽治療內風,源于《金匱要略》。
       【解讀】
        前書《中西醫融合觀續》已論及癮疹與過敏性蕁麻疹是一個證態,與蕁麻疹病機相類似的、出現胸悶短氣表現的疾病,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哮喘。參看: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第2條。
         中風與腦血管病是一個證態;癮疹與蕁麻疹是一個證態;心肺中風與哮喘是一個證態;太陽中風與輕型感冒是一個證態。這是中醫常見的的幾種風證,此處舉例幾種風證以資相互鑒別。另外,帕金森氏病,癲癇、蛛網膜下腔出血等也屬于中風之列。
          溫病中的“血熱動風”是指感染病中的:腦功能障礙,高熱、昏迷、肌肉痙攣。



         學習中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語境,同一個術語,含義相距甚遠。一定要注意同一個術語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著作中,含義(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相距甚遠。


125
發表于 2023-2-27 10:05:25 | 只看該作者
李老師有些解釋不對

點評

敬請賜教。  發表于 2023-2-27 11:14
126
發表于 2023-2-27 11:57:04 | 只看該作者
緩,作形容詞時表示慢,一動延長是緩

點評

謝謝先生賜教  發表于 2023-2-27 18:19
127
 樓主| 發表于 2023-2-28 07:34: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融合觀 于 2023-2-27 23:44 編輯

       《傷寒論》12條,衛實營虛,是太陽表虛證;《金匱要略》第五篇,第3條,衛虛營虛,是腦中風,旁及隱疹、胸滿短氣。
         有人說:衛實營虛是錯誤的,應該是衛虛,風邪趁虛而入引起中風。純粹是把自己的錯誤認識強加于人!根本沒有看過《金匱要略》對于《傷寒論》一知半解。
128
 樓主| 發表于 2023-2-28 08:48:31 | 只看該作者
       你把自己的錯誤認識強加于古人!恰恰是你自己的錯誤!現在有人說我會手術切闌尾,張仲景不會,證明自己比張仲景偉大!我會開電視機,秦始皇不會……諸如此類。
        古人有錯誤,你那點本事是看不出來的!
        中醫的錯誤,張仲景的錯誤,需要在歷史的發展中自然淘汰,不被后人引用的,臨床上沒有用的,逐漸淡出,被揚棄!秱摗112方,只有燒裈散用的少,其他方劑直至今天都在普遍使用,特別是這次疫情中,證明了《傷寒論》、溫病條辨的正確性。
129
 樓主| 發表于 2023-2-28 09:04:16 | 只看該作者
        《傷寒論》的現代意義,我用了40年的功夫,寫出了《傷寒論現代解讀》,充分揭示了《傷寒論》的現代意義!你說說《傷寒論》的現代意義?你能夠說一句有用的話嗎?
130
 樓主| 發表于 2023-2-28 09:34:42 | 只看該作者
          我不僅崇拜《傷寒論》,而且崇拜其他經典。在今天中醫西化的大背景下,更要強調對于中醫經典的自信,沒有這個自信,整個中醫體系就會崩塌,中國文化自信也就無從談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7 23:58 , Processed in 2.5873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