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1551
 樓主| 發表于 2021-5-4 21:53:4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5月4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朱勝君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臨證治驗卷》朱良春大師的文章“失眠用藥新識”和“簡談中醫對腫瘤的防治”。
    請大家關注收聽朱勝君的講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朱勝君主任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臨證治驗卷》之“失眠用藥新識”和“簡談中醫對腫瘤的防治”。

        朱良春先生臨床經驗很豐富,一直強調辨證論治,無論是不寐,還是癌癥。
他不僅治好了很多國人的病,也給外國友人看病。
比如,他曾對我介紹說,日本友人寺部先生的夫人患乳腺癌,住院治療,準備手術切除。確診之后,通過傳真將病情轉告朱良春先生,朱老讓她一邊服用李建生研制的“金龍膠囊”,用中藥抗癌治療,一邊服用中藥培養正氣,在等待手術的一個月里,中藥一直沒有間斷。等手術切除腫瘤的時候,乳腺的腫塊已經縮小了一半,切除之后的病理切片顯示,所有的腫瘤癌細胞都已經壞死了。手術的醫生甚為驚奇,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感謝朱勝君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552
 樓主| 發表于 2021-5-7 12:03:58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5月5日)的空中課堂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科技部研究員賈謙先生的著作《中醫戰略》的第一節前言的內容,題目是:我們為什么要為中醫呼吁?賈謙先生,出生于河南省洛寧縣,1987年參與軟科學課題,1993年開始專門從事中醫藥領域的戰略研究,任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8年11月在北京“重鑄中華醫魂”主題論壇上發表演講“中醫藥的現狀與未來”,提出: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即養生和保健的思想體現了醫學的真正目的,要解決中國13億人的健康問題,只能主要依靠中醫藥。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http://www.ynjkcy.com/
       祝賀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劉敬章主任講座成功!他講述了賈謙先生的著作《中醫戰略》之“我們為什么要為中醫呼吁?”的有關內容。

賈謙是科技部返聘的退休專家,十幾年前開始從事中醫發展戰略研究,關注過中醫藥的許多重大問題,如中醫藥國際化戰略、中醫治療非典、中醫艾滋病防治、農村醫療保障等,成績卓著。然而,他為人謙虛,治學嚴謹,每當有人談起他們的成績的時候,他總是先說課題組曾經走過的彎路。1997年,科技部提出了《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賈謙當時參與了“中醫藥出口創匯的戰略與政策研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等課題的研究,到了2002年,他發現這些課題并不切合實際,開始檢討其中的“導向錯誤”!坝捎诋斈暾n題組的成員還不很懂中醫,想當然地把‘研究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提取有效成分’、‘爭取三兩種中藥堂堂正正進入國際主流醫藥市場’等都寫了進去,這其實是誤導了有關研究人員,誤導了中藥產業,更誤導了國家有關決策部門!辟Z謙顯得很痛心,這是具有大家風范的人才能做到的真誠。
我與賈謙先生相識,也是在2004年廣州“鄧鐵濤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上。他對鄧老的尊重與推崇,令人難忘;而他在2005年4月推薦我成為鄧老的弟子,更使我感到肩上的擔子的分量:中醫學需要“鐵桿中醫”來捍衛。

感謝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1553
 樓主| 發表于 2021-5-7 12:06:02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5月6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李源中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劉渡舟老師對“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概述和條文第169”條——175條的內容解讀。具體內容請聽陸續講述。。。

敬請期待李源中醫師的講述,歡迎各位同道批評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賀河北中醫李源中醫師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劉渡舟傷寒論講稿》“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169”條——175條的內容解讀。
傷寒吐下后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石湯主之。

    旋復代赭石湯方

    旋復花三兩(味咸溫) 人參二兩(味甘溫)生姜五兩(切,味辛溫) 代赭石一兩(味苦寒) 大棗十二枚(掰,甘溫) 甘草三兩(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溫)

    右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味辛熱) 甘草四兩(炙,味甘平) 白術三兩(味甘平) 人參三兩(味甘溫) 干姜三兩(味辛熱)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傷寒大下后,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黃,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溫)

    右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藏結。死。

感謝李源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1554
 樓主| 發表于 2021-5-10 21:39:54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老師好!各位師兄師姐,各位中醫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長空中課堂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黃小平在上海向大家匯報:

       本周五(5月7日)晚上給大家分享中藥學第五版活血祛痰藥

       凡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活血祛痰藥或活血化痰藥,簡稱活血藥。其中活血逐瘀作用較強者,又稱破血藥。
       活血祛痰藥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經、利痹、消腫及定痛等功效,適用干血行失暢, 瘀血阻滯之證。
        形成瘀血證的原因頗多,諸如外受風寒,或熱灼營血,或痰濕阻滯,以及跌打損傷等,皆可造成血行障礙,導致血滯瘀阻。故在運用活血祛痰藥時,應辨證審因,選擇適當的藥物,并作適宜的配伍。
        人體氣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氣行則血衽,氣滯則血凝,故在使用活血祛痰藥時,常配合行氣藥,以增強行血散瘀的作用,本類藥物不宜用于婦女月經過多,對于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

敬請曹老師和諸位師兄師姐給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賀黃小平院長在上海講座成功!他向大家分享了《中藥學》關于活血、祛痰藥的有關內容。

中醫主張人體的氣血升降出入正常,才能保持健康,而升降出入的主體是五臟六腑的機能正常,因此,活血、祛痰,都離不開調整臟腑機能。
    因此, 凡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活血藥;
血瘀不利于水液輸布,血瘀容易和痰濁瘀血混雜在一起;
治療雖然各有側重,但是,也可以統籌兼顧,所以就有活血化痰藥。

感謝黃小平院長的講座和分享。

1555
 樓主| 發表于 2021-5-10 21:41:06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5月8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外感熱病學史》內容:
         第四章:寒溫論爭引發金元醫學爭鳴。
       第三節:易水創論內傷雜病功在補益。
       有感于雜病辨治體系的薄弱,以及借用外感方法辨治雜病易成誤治,張元素提倡臟腑經絡辨證以論治各種雜病,對各臟腑經絡標示寒熱虛實病證各示以相應藥物,并發明引經報使學說,使治療措施更具有針對性,注重藥物的升降浮沉屬性以調整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賀河北衡水中醫王群才醫師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編著的《中醫外感熱病學史》關于“易水創論內傷雜病功在補益”的有關內容。
       金元醫學爭鳴,也是傷寒學術發展的延續,其中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外感與內傷的相互關系。
傳染病對于人類的危害大,因此,關于熱病和傷寒、溫病的診治體系,成熟得比較早,而雜病對人的危害來得慢,發病率也不集中,因此,其規律性的研究也就比較晚了。
易水學派的醫學家,就是有感于雜病辨治體系的薄弱,以及借用外感方法辨治雜病易成誤治,張元素提倡臟腑經絡辨證以論治各種雜病,對各臟腑經絡標示寒熱虛實病證各示以相應藥物,并發明引經報使學說,使治療措施更具有針對性,注重藥物的升降浮沉屬性以調整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

       感謝王群才的講述和分享。

1556
 樓主| 發表于 2021-5-10 21:42:0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5月9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安徽中醫曹傳龍講座,他繼續講《溫病學》。他將接著為大家分享溫病的診治。
今天晚上要講的內容是:風溫的病因病機及診治方藥。
請大家一起期待和收聽。http://www.ynjkcy.com/wbx
       祝賀安徽中醫曹傳龍講座成功!他繼續講《溫病學》溫病的診治:風溫的病因病機及診治方藥。
《內經》沒有風溫的病名,張仲景開始談論風溫,但是,他談論的風溫,與后世溫病學不一樣。
《傷寒例》說:“陽脈浮滑,陰脈濡弱者,更遇于風,變為風溫!
《傷寒論》說:“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感謝曹傳龍的講述和分享。

1557
 樓主| 發表于 2021-5-10 21:53:0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1年5月10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馬京雪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國醫大師·朱良春卷》。

      本周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本書第四章·薪火相傳,第一節 運用《傷寒論》的臨床經驗(上)。

      敬請期待馬京雪醫師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賀河北中醫馬京雪醫師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卷》關于 運用《傷寒論》的臨床經驗(上)的有關內容。

      近代,中醫學重視江南葉派學術,《傷寒論》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朱良春先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也就是章次公先生的老師,1910年在日本期間發表文章《醫術平義》,開始提倡重視《傷寒論》,他這一觀點逐漸傳播,經方大家曹穎甫《經方實驗錄》在此后很多年才出版。

章太炎先生1910年把《醫術評議》發表于《學林》雜志前后,他的觀點必然會影響到身邊的學生和徒弟們。這篇論文開頭便說“余宿尚方技,頗窺眾家”,他談論醫學如數家珍,“數見傷寒、溫病求治于外人(西醫)者,十死八九。既不曉六經傳變,又以寒物卻熱內聚,多成結胸,視昔人所謂誤汗、誤下,及今世粗工以辛涼小劑治劇病者,又失之遠矣! 這是一個中醫“道術衰微”與“西來奇法”交織在一起的時代,西醫“審辨臟腑,形法較然,謂必有以愈于舊術”,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因此,論文雖以批評先師俞樾《廢醫論》為由頭,希望維護中醫學術的實效,但是面臨的現實卻在新舊醫學對比十分明確的背景下,章太炎先生的心情是十分困苦的。

章太炎先生說“中醫之勝于西醫者,大抵傷寒為獨甚。藏腑錮病,則西醫愈于中醫,以其察識明白,非若中醫之懸揣也!彼f自己與余云岫“往來頻數,觀其意,似以《傷寒》《金匱》《千金》《外臺》為有用,而上不取《靈》《素》《難經》,以其言臟腑血脈之多違也;下不取四大家,以其言五行之為辭遁也。剽剝太過,亦信有之!彼@一觀點,又刊發于1927年的《醫界春秋》上,向學術界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他給惲鐵樵說說:“竊觀臟腑錮病,以中醫不習解剖生理,自讓西醫獨步。唯彼中傷寒治療,至今淺陋無勝人處,而吾土獨《傷寒論》辨析最詳,即入手桂枝、麻黃、大青龍、小柴胡諸方,變化錯綜,已非彼土所能夢到!

1927仲冬,章太炎先生在為王一仁《中國醫藥問題》做序言時說:“余以為今之中醫,務求自立,不在斤斤持論與西醫抗辯也。何謂自立?凡西醫所不能治,而此能治之者”,逐漸積累經驗,在眾多疾病都有效驗,“始可以言自立矣!



感謝馬京雪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1558
 樓主| 發表于 2021-5-11 20:33:44 | 只看該作者
@所有人
公益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8點(2021年5月11日),中醫名家曹東義教授,為我們深度解讀《黃帝內經》第81講  五運六氣第六篇:《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1)》。
       學習方法:直接點擊鏈接進入,或者關注《燕趙中醫》公眾號,點擊:在線課堂進入。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世界中聯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表論文1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
今日講座內容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1)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五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圣帝熟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帝曰:太陽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太陽、太角、太陰、壬辰、壬戌、其運風,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角(初正)、少征、太宮、少商、太羽(終)。
  太陽、太征、太陰、戊辰、戊戌同正征,其運熱,其化喧暑郁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郁。太征、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太陽、太宮、太陰、甲辰歲會(同天符)、甲戌歲會(同天符),其運陰埃,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濕下重。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征。
  太陽、太商、太陰、庚辰、庚戌,其運涼,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滿。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征、少宮。
  太陽、太羽、太陰、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運寒,其化凝慘栗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太羽(終)、太角(初)、少征、太宮、少商。
  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陽氣不令,水土合德,上應辰星鎮星。其谷玄黅,其政肅,其令徐。寒政大舉,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于太陰,云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敷于上,雷動于下,寒濕之氣,持于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萎不收,濡瀉血溢。
  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
  二之氣,大涼反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郁中滿,寒乃始。
  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
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乃長、乃化、乃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
  五之氣,陽復化,草乃長,乃化、乃成、民乃舒。
  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杞家,民乃慘凄,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


1559
 樓主| 發表于 2021-5-15 09:29:3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5月11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朱勝君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臨證治驗卷》朱良春大師的文章“閱徐凱主任《治驗3例及提問》書后”和“痰注辨治”。
    請大家關注收聽朱勝君的講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朱勝君主任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臨證治驗卷》之“閱徐凱主任《治驗3例及提問》書后”和“痰注辨治”的有關內容。
朱良春先生桃李滿天下,很多人都得到他的傳承和教導。
朱老當年介紹說,徐凱同志乃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碩導。2001年該院舉辦“拜名師,帶高徒”活動,彼與陳達燦副院長拜愚為師,每年定期講座、帶教、或通信、電話交流、切磋研討、教學相長、甚感融洽。茲將治驗三例及提問寄來,乃作如下簡復。
從所治三案全過程的辨證用藥來看,法度嚴謹,層次不亂,故收效滿意,說明徐凱同志能靈活運用整體觀念的辨證施治原則,祛邪不忘扶正,辨證結合辨病,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贏得病員的好評,這是可喜的。
近些年,徐凱主任到香港工作,把中醫藥的經驗傳播到東方明珠,在那里發揮作用,服務大眾。

    感謝朱勝君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560
 樓主| 發表于 2021-5-15 09:31:0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5月12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學習鄧鐵濤鄧老作為顧問委員編纂的第六版《方劑學》的消食劑。凡以消食藥為主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積導滯作用,治療食積停滯的方劑,統稱消食劑。屬于“八法”中的“消法”。
       消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程鐘齡曾說:“消者,去其壅也,臟腑、經絡、肌肉之間,本無此物,而忽有之,必為消散,乃得其平。"食積之病多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脾虛飲食難消所致。因此,本章方劑分為消食化滯和健脾消食兩類。
       食積內停,易使氣機阻滯,氣機阻滯又可導致積滯不化。故消食劑中又常配伍理氣藥,使氣行而積消。其他尚有兼寒或化熱之異,處方用藥亦應有溫清之別。此外,消食劑雖較瀉下劑緩和,但畢竟屬于攻伐之劑,故不宜久服,純虛無實者禁用。敬請期待王秀民的講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賀石家莊市中醫院王秀民主任講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學習了鄧鐵濤先生主編的《中藥學》消食藥的有關內容。

    中醫藥學重視人體的升降出入,消食導滯和助消化的藥,有助于升降出入。
          因此,不能小看消食藥的“大作用”。
        脾胃為后天之本,這個本需要水谷消化來實現。

王秀民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4 05:09 , Processed in 0.0655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