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1681
 樓主| 發表于 2021-8-31 20:06:48 | 只看該作者
     今晚8點(2021年8月31日),中醫名家曹東義教授深度解讀《黃帝內經》第96講《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遺篇)》(3)。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世界中聯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表論文1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
今日講座內容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遺篇)(3)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愿聞遷正,可得明乎?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謂遷正位,司天不得其遷正者,即前司天,以過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過有余日也,即仍舊治天數,新司天未得遷正也。
  厥陰不遷正,即風暄不時,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轉,轉筋,喜怒,小便赤。風欲令而寒由不去,溫暄不正,春正失時。
  少陰不遷正,即冷氣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時。民病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木氣雖有余,而位不過于君火也。
  太陰不遷正,即云雨失令,萬物枯焦,當生不發。民病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填臆不食,飧泄脅滿,四肢不舉。雨化欲令,熱猶治之,溫煦于氣,亢而不澤。
  少陽不遷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榮,酷暑于秋,肅殺晚至,霜露不時。民病痎瘧,骨熱,心悸,驚駭;甚時血溢。
  陽明不遷正,則暑化于前,肅殺于后,草木反榮。民病寒熱,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則喘嗽息高,悲傷不樂。熱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勁未行,肺金復病。
  陽明不遷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殺霜在前,寒冰于后,陽光復治,凜冽不作,民病溫癘至,喉閉嗌干,煩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猶治天氣,過失序,與民作災。
  帝曰:遷正早晚,以命其旨,愿聞退位,可得明哉?岐伯曰:所謂不退者,即天數未終,即天數有余,名曰復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
  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
  少陰不退位,即溫生春冬,蟄蟲早至,草木發生,民病膈熱,咽干,血溢,驚駭,小便赤澀,丹瘤,瘡瘍留毒。
  太陰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時,;璨甲,濕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飲不下,泄注淋滿,足脛寒,陰痿,閉塞,失溺,小便數。
  少陽不退位,即熱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溫不凍,流水不冰,蟄蟲出見,民病少氣,寒熱更作,便血,上熱,小腹堅滿,小便赤沃,甚則血溢。
  陽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榮,寒熱間作。民病嘔吐,暴注,食飲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舉,目瞑掉眩。
  太陽不退位,即春寒夏作,冷雹乃降,沉陰昏翳,二之氣寒猶不去。民病痹厥,陰痿,失溺,腰膝皆痛,溫癘晚發。

1682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07:2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8月31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張海濤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用藥心悟卷》,學習朱老對萊菔子、馬齒莧、大黃、預知子、桑寄生等中藥獨特的用藥經驗。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海濤的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張海濤主任在任丘市中醫院講座成功!他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用藥心悟卷》朱老對萊菔子、馬齒莧、大黃、預知子、桑寄生等中藥獨特的用藥經驗。
朱老臨床治病七十多年,有很豐富的經驗,不僅人參不怕萊菔子,人參與其他藥物,也可以互相配伍使用。比如:人參配伍蘇木
【用量】人參6g,蘇木15g。
【功效】補益心肺,祛瘀通經。
【主治】肺心病、風心病屬心肺氣虛血瘀,證見胸悶、咳喘、唇紺、浮腫者。
【按語】風心病合并咳血者,用二藥加花蕊石30g有較好療效。
人參 配伍附子:
【用量】紅人參10g,制附子8g。
【功效】益氣強心。
【主治】心力衰竭。
【按語】人參與附子相伍乃著名的參附湯,原用于治療氣陽暴脫之厥逆自汗、氣促喘息病證。實驗研究證明,人參主要含人參皂甙,具有強心抗休克作用,可治心源性休克;附子主要含烏頭堿,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合用則強心作用增強。近現代臨床也證實其強心作用,以至成為世所公認的治療心力衰竭的佳品。若系重癥患者,人參、附子用量須加大。


感謝張海濤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683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08:1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9月1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開學習曹東義老師作為執行主編的《河北中醫五千年》。中華民族的醫藥學有著千年的歷史,中國作為醫藥學的發源國家之一,在經過了漫長歷史進程的演進中,創造出了優秀燦爛的醫學文化和高超的醫學醫用技術,為人類醫學事業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華民族的優秀醫學成就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中國封建社會從秦朝開始,秦朝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帝國,在大家的事情制度方面也由宗法制過渡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專制主義主要是皇帝對百官的絕對控制權,皇帝的權威不可動搖,中央集權則為中央對地方的統治權力,在中央表現為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則推行郡縣制。我們提到秦朝的三公九卿里面的少府是九卿之一,少府里面就設有醫學組織,是當時秦朝在醫學方面的組織機構。秦始皇非常注重醫學的作用,所以經常命令太醫去管制中央官員的身體情況,而且還要負責地方郡縣的醫療事務。敬請期待王秀民講述和分享!
        祝賀石家莊市中醫院王秀民主任講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河北中醫五千年》從秦朝開始,醫學的組織機構。秦始皇的健康夢想。
    秦滅六國,統一華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士,達到了這樣的境界,秦始皇還有追求嗎?他的夢想是什么?
一統天下,直到久遠;健康長壽,長達百年,這是她的夢想。
派徐福東渡日本,有三千童男童女,這不是簡單的事情。
如果只是為了長生不老藥,派士兵、軍隊去,足矣。
派三千童女,遠渡重洋,這是為什么?
當時還是荒島的日本,接受了華夏文明、炎黃文化,逐漸步入文明社會;經歷盛唐,派遣遣唐使,日本繁榮了。
但是,他們的國史,把唐之前稱為“史前時代”,秦始皇派徐福東渡的業績被遮蔽了。
但是,在日本的民間,還有徐福廟、徐福節,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三次來中國,自稱是徐福的后代。
這種健康追求,健康共同體的源遠流長,是不會徹底磨滅的。

感謝王秀民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684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09:08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本周四(2021年9月2日)為大家分享的是關于五靈脂的本草考證。通過查閱歷代本草方書等文獻,對五靈脂的藥材名稱、基原、產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等內容的歷史沿革進行介紹,以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為大家分享的是關于五靈脂的本草考證。
天地所生之物,大多有某種用處,或者能治某種疾病。五靈脂就是中醫藥“化腐朽為神奇”的一味中藥。
五靈脂,中藥材名。本品為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和飛鼠等的干燥糞便。全年可采,但以春、秋為多,春采者品質較仕。采得后,揀凈砂石、泥土等雜質,按形狀分別為靈脂塊和靈脂米兩類。功能主治為: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經閉,產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傷。炒用止血。治婦女血崩,經水過多,赤帶不絕。①《開寶本草》: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月閉。②《本草圖經》:治傷冷積聚及小兒女子方中多用之。③《本草衍義補遺》: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氣,婦人心痛,血氣刺痛。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須炒,通經閉及治經行不止;定產婦血暈,除小兒疳蛔。⑤《綱目》:止婦人經水過多,赤帶不絕,胎前產后,血氣諸痛;男女一切心腹、脅肋。少腹諸痛,疝痛,血痢、腸風腹痛;身體血痹刺痛,肝瘧發寒熱,反胃,消渴及痰涎挾血成窠,血貫疃子,血凝齒痛,重舌,小兒驚風,五癇,癲疾;殺蟲,解藥毒及蛇蝎蜈蚣傷。⑥《本草述》:主損傷接骨。⑦《現代實用中藥》:涂敷瘡疥。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1685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09:56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21年9月3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賈謙先生的著作《中醫戰略》的內容,題目是:中藥系列標準的完善及國際化推進戰略。五千年來,隨著中醫藥的發展,為保證臨床效果,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的中藥質量控制規范,比如,1078年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詳細列出了處方、劑型、制劑、工藝、服法、用量、功能、主治,堪稱我國最早的成藥標準。1505年明代劉文泰的《本草品匯精要》對藥材按照名、苗、地、時、收、用、質、色、味、氣、臭等24個方面予以記述,圖文逼真,堪稱我國早期較全面的藥材標準。鑒于當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中醫藥的系列標準規范和創新,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完善,并逐步被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成為世界傳統藥物標準的典范。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學習了賈謙先生的著作《中醫戰略》關于中藥系列標準的完善及國際化推進戰略。
從物質結構的角度看中藥,確實有很多可以規范的東西,1078年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代表朝廷制定的處方、劑型、制劑、工藝、服法、用量、功能、主治,堪稱我國最早的成藥標準,也是產業化的雛形。
但是,同一種藥材因為不同的生長環境和條件,其苗、地、時、收、用、質、色、味、氣、臭等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中醫講究“道地藥材”和“尊古炮制”,這只是關于治療手段的“標準化”研究。
人的病不一樣,治療手段可以不一樣:
一樣的病,治療手段也可以不一樣。
《素問·異法方宜論》認為“一病而治法不同”,卻可以都能治愈,其中的道理很深,“圣人雜合以治”是更高的境界。
因此,“一人一方”,因人而異,活法巧治,這是中醫藥的大智慧。
所以,在制定系列標準規范和創新的時候,必須由我們中醫自己來完善,“療效為王”就能被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成為世界傳統藥物標準的典范。而不要跟著西方“物質標準”跑,忘了中醫因時因人而異的大智慧。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講述。
1686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11:12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9月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外感熱病學史》內容:
         第七章:中西醫結合背景下的外感熱病學說。
        第四節:縛住“瘟神”之后。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中西醫學都趕上了時代發展的快車道。外感熱病曾經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正因此古代的醫學家才格外重視對外感熱病證治的研究。后世的外感熱病學家,又創造了辛涼解表法、清熱解毒法、涼血開竅法、化痰開竅法、育陰清熱法、平肝息風法、養血息風法、活血逐瘀法、增液潤下法等等,使外感熱病的治療方法,越來越豐富。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講座成功!他講述曹東義《中醫外感熱病學史》新中國成立之后,中醫外感熱病學說的進步。
       研究方法的進步,能夠推動學術發展,中西醫對照研究,也有借鑒意義。

西醫依靠抗菌素治好了很多細菌感染的發熱、中醫總結出了清熱解毒法、涼血開竅法、化痰開竅法、育陰清熱法、平肝息風法、養血息風法、活血逐瘀法、增液潤下法等等,使外感熱病的治療方法,越來越豐富。
       感謝王群才的講述和分享。

1687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11:57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9月5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學原理探究》一書,本書是關于中醫學基本原理及其復興的學術專著,本作者是祝世訥先生。學習內容是新的醫學革命走向系統思維及第五章以人為本原理!詳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祝世訥先生《中醫學原理探究》一書關于系統思維及中醫以人為本的原理。
       系統思維擺脫了孤立看問題的缺點,這也有“構成論”的局限性,都是研究明物質為主的思維模式。
       西方中世紀黑暗長達千年以上,不能問“世界從哪里來?”也不能懷疑《圣經》創世紀所說的上帝造人,以這種人的起源“假說”為基礎,所以就從現有結構研究人體,見到的都是結構決定功能。
        中醫從“有無相生”立論,人與萬物都是從“無”生出來“有”。這個人體的“有”,自然不能離開環境而存在,環境就是相互關系的總和。
        中醫研究人體,首先是把人體與天地放在一起,把人與萬物,與時空,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人與環境互動,人的健康與疾病,都是在時空條件下產生和變化的。
       中醫“以人為本”,不把具體病灶看得過分重要,是一個動態疾病觀,是狀態包容形態的學術原理。
這些中西醫的不同世界觀,決定了其方法論的差異,其由此構建的知識體系也就不一樣了。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688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12:27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9月6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石家莊福妙堂傳統中醫門診部主任時小環醫師繼續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國醫大師·朱良春卷》第五章“醫話隨談”中的部分內容。

在此節中我們繼續共同學習醫話隨談中第一節人類健康不能沒有傳統醫學和第二節21世紀中醫的任務和展望的具體內容,屆時我們一起學習!
         祝賀河北中醫石家莊福妙堂傳統中醫門診部主任時小環醫師講座成功!她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卷》“人類健康不能沒有傳統醫學”和“21世紀中醫的任務和展望”的有關內容。
      朱良春先生20多年之前說,在科學發達的20世紀,古老的傳統醫學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與歡迎,是由于西醫學盡管發展很快,對病因、病理的研究已進入微觀水平,但對膠原性疾病、艾滋病、腫瘤等威脅人類健康的大敵,還缺乏克制的最佳手段。其次,某些化學性藥物的毒性較大,藥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而傳統醫學多采用天然藥物,毒副作用小,療效高,這是她的特點和優勢,所以越來越受人們青睞。就我國的中醫藥來說,已查明可供藥用的植物、動物、礦物已達8000多種,如再加上藏藥、蒙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藥物,總數將在萬種以上,因而成為世界傳統醫學寶庫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有針灸、推拿、氣功等非藥物療法,更受人們歡迎,現已傳播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衛生組織還在我國設立了7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這些都標志著中醫藥將形成國際化,走向世界,為全人類健康服務。
還有流傳在民間的一技之長的土專家和單方草藥,在我國更有獨特的優勢。俗話說:“單方一味,氣死名醫!闭绿紫壬舱f過:“下問鈴串,不貴儒醫!比绻覀儗Υ思右詮V搜博采,發掘驗證,必將使中醫藥學獲得充實和發展。我在50年代曾先后采訪、發掘、整理了蛇醫季德勝、勁淋巴結核醫陳照、肺膿瘍醫成云龍3位土專家的經驗,經過組織有關人員實驗研究,獲得2項國家級和1項部級科研成果,如果不主動積極地去繼承、整理,這些寶貴的醫療經驗必將湮沒而失傳?鬃釉唬骸笆抑,必有忠信;百步之內,必有芳草!蔽覀儜撨M一步地發掘、整理我國各民族的傳統醫藥學,使之為人類健康做更多的貢獻。
中醫藥的獨特療效,是可以補西醫學之未逮,共同為增進人類健康而貢獻力量的。
      感謝時小環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689
 樓主| 發表于 2021-9-7 20:14:07 | 只看該作者
       今晚8點(2021年9月7日),中醫名家曹東義教授深度解讀《黃帝內經》第97講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遺篇)(4)。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世界中聯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表論文1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
今日講座內容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遺篇)(4)
帝曰:天歲早晚,余已知之,愿聞地數,可得聞乎?岐伯曰:地下遷正、升天及退位不前之法,即地土產化,萬物失時之化也。
  帝曰:余聞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經緯天地,數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謂雖得歲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時不節,即生大疫。注《玄珠密語》云:陽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計有太過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過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假令甲子陽年,土運太窒,如癸亥天數有余者,年雖交得甲子,厥陰猶尚治天,地已遷正,陽明在泉,去歲少陽以作右間,即厥陰之地陽明,故不相和奉者也。癸巳相會,土運太過,虛反受木勝,故非太過也,何以言土運太過,況黃鐘不應太窒,木即勝而金還復,金既復而少陰如至,即木勝如火而金復微,如此則甲已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詳乎太乙。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應交司而治天,即下己卯未遷正,而戊寅少陽未退位者,亦甲已下有合也,即土運非太過,而木乃乘虛而勝土也,金次又行復勝之,即反邪化也。陰陽天地殊異爾,故其大小善惡,一如天地之法旨也。
  假令丙寅陽年太過,如乙丑天數有余者,雖交得丙寅,太陰尚治天也。地已遷正,厥陰司地,去歲太陽以作右間,即天太陰而地厥陰,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會,水運太虛,反受土勝,故非太過,即太簇之管,太羽不應,土勝而雨化,木復即風,此者丙辛失守其會,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數乃太乙游宮。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應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遷正,而庚辰太陽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運亦小虛而小勝,或有復,后三年化癘,名曰水癘,其狀如水疫。治法如前。假令庚辰陽年太過,如己卯天數有余者,雖交得庚辰年也,陽明猶尚治天,地已遷正,太陰司地,去歲少陰以作右間,即天陽明而地太陰也,故地不奉天也。乙巳相會,金運太虛,反受火勝,故非太過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應,火勝熱化,水復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惡,推本年天數及太乙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應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得遷正者,即地甲午少陰未退位者,且乙良不合德也,即下乙未柔干失剛,亦金運小虛也,有小勝或無復,且三年化癘,名曰金癘,其狀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壬午陽年太過,如辛巳天數有余者,雖交得壬午年也,厥陰猶尚治天,地已遷正,陽明在泉,去歲丙申少陽以作右間,即天厥陰而地陽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會,木運太虛,反受金勝,故非太過也,即蕤賓之管,太角不應,金行燥勝,火化熱復,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乙。又只如壬至午,且應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遷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陽未得退位者,見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賜,亦木運小虛也,有小勝小復。后三年化癘,名曰木癘,其狀如風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戊申陽年太過,如丁未天數太過者,雖交得戊申年也。太陰猶尚司天,地已遷正,厥陰在泉,去歲壬戌太陽以退位作右間,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丁癸相會,火運太虛,反受水勝,故非太過也,即夷則之管,上太徵不應,此戊癸失守其會,后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乙。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應交司治天,即下癸亥未得遷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陽未退者,見戊癸亥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干失剛,見火運小虛,有小勝或無復也,后三年化癘,名曰火癘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泄之。

1690
 樓主| 發表于 2021-9-8 21:28:43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9月7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張海濤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用藥心悟卷》,學習朱老對槐角、鯉魚、麥芽、女貞子、西紅花、菴閭子配楮實子等藥物獨特的用藥經驗。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海濤的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張海濤主任,在任丘市中醫院講座成功!他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用藥心悟卷》朱老對槐角、鯉魚、麥芽、女貞子、西紅花、菴閭子配楮實子等藥物獨特的用藥經驗。
      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有很豐富的用藥經驗,既可以單獨講述某味藥的功效,也可以組合成“藥對”加強療效,比如槐角與地榆相配,【用量】生槐角、生地榆各24g。用于便血,痔瘡下血,尿路感染。
         對于《千金方》的鯉魚湯,治療子腫及其他水腫、肝硬化腹水效果都不錯,單用鯉魚亦可。朱老說,如果以“鯉魚化龍行水”去解釋,顯然是荒謬的。再如耆婆萬病丸,這樣的處方,一方幾十味藥,根本不可能用傳統的君、臣、佐、使之類的理論去解釋,連孫氏本人也說,此方可用于多種痼疾,但其療效卻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女貞子為木犀科常綠喬木植物女貞的成熟果實,甘、苦、涼,以補腎之陰見長。一般用于肝腎陰虛,目暗不明,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酸耳鳴及陰虛內熱等癥。朱老據其特性和長期臨證實踐,認為女貞子是一味長壽之果,天然綠色之品,對當今人們膳食結構失衡和環境污染引發的現代病,以及自身免疫紊亂導致的風濕病,女貞子的功效應賦予新的內涵和擴大應用。
1、降壓、減肥
《神農本草經》女貞子:“主補中……久服肥健,輕身不老”。高脂血癥、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同屬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對心腦血管構成嚴重的威脅,因而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密切相關。
2、清熱蠲痹
女貞子用于補陰,然而清熱之功必盡人重視!侗静菡罚骸梆B陰氣,平陰火,解煩熱骨蒸”。女貞的補陰,與生地不同的是補而不膩,女貞的清熱,與黃連不同的是清中帶潤。朱老從長期的實踐中觀察到,女貞子既能除骨蒸勞熱,又能清絡中之郁熱。對證中熱邪熾,或陰熱伏出現的關節紅腫疼痛,皮膚烘熱或隱現紅斑,或口干潮熱,大便干燥等證,女貞子有清熱蠲痹之功,非苦寒之品所能及。常配伍生地、忍冬藤、寒水石、葎草、秦艽等,病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扶正升白,女貞子對體質虛弱者有明顯的扶正功效,易患感冒者朱老用女貞子、炙黃芪、對預防呼吸道感染,增強體質,療效確切。
4、潤腸通便,還用于抗腫瘤、調整內分泌、降血糖、保肝等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感謝張海濤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4 14:43 , Processed in 0.1312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