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1751
 樓主| 發表于 2021-11-9 16:19:27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11月7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學原理探究》一書,本書是關于中醫學基本原理及其復興的學術專著,本作者是祝世訥先生。學習內容是第七章辨證論治原理,詳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祝世訥先生《中醫學原理探究》一書關于辨證論治原理的論述。
      祝世訥先生認為中醫早期有辨病,后來又發展出辨證論治,而西醫只有辨病論治,沒有辨證論治。
      中醫從四診搜集證候,辨證候,求病機,進行治療,是一個偉大創舉。病、證、治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我覺得,中醫有五臟相關,也有內外相關,這是中醫的整體性決定的。四診不是簡單搜集資料,它背后的原理是“內病外顯、內病外診”,治療的原理是“內病外治,外治內效”,中醫可以“施治于外神應于中”,這不是瞎吹胡,而是通過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的有機聯系,網絡化的“閉環管理”實現的。
我有“河舟碼頭學說”,就是研究和概括“病、證、方藥”之間規律的理論。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1752
 樓主| 發表于 2021-11-9 16:20:17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11月8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醫師繼續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國醫大師·朱良春卷》第五章“醫話隨談”中的部分內容。

        今天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為當今中醫界脈診進一言。
“脈診”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醫學不可或缺的傳統診法之一,雖居四診之末,卻負冠冕之譽,故習俗稱中醫看病為“診脈”、“方脈”、并且以“大方脈”、“小方脈”以概中醫內科及其他各科;以脈性、脈理作為衡量醫者診療水平之高低,以辭窺義,可見一斑。但觀之當今中醫界,言脈者泛泛,重脈者寥寥,部分中醫僅視診脈為裝點門面的形式而已,令人慨嘆。
朱老對于中醫界忽視四診,深感憂慮,而撰寫此文,以糾時弊。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醫師在隆堯講座成功!他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卷》朱老當年“為當今中醫界脈診進一言”的有關內容。
       從扁鵲以來,“脈診”、“診脈”、“方脈”就成為中醫的標志,以脈診、脈理作為衡量醫者診療水平之高低,。只從西醫檢查盛行之后,重脈者寥寥,部分中醫僅視診脈為裝點門面的形式而已,令人慨嘆。
朱老去日本訪問的時候,日本人選了4位患病者,請朱老診脈。
異國他鄉,語言不通,這倒成了特殊“考場”。
日本漢方醫學診病只重視問診和腹診,而不望舌摸脈,他們對于“望而知之謂之神”和“切而知之謂之巧”,雖然心中向往,但是,思想上存有疑問:真能這樣嗎?因此,他們聽完了朱良春先生所講的“辨證論治縱橫談”,對這位中國大陸的名老中醫所說的“四診合參”,提出來一個請求,想見識一下中醫的望診和脈診,看看到底能夠有多大作用。在征得朱老同意之后,他們找來了兩男兩女,并交代說不能問診,只靠望診和切脈,來判斷病情。
一場特殊的“考試”開始了,它檢驗的是中國醫學的四診功夫,朱老深知這不是一般的學術交流。
四個患者診斷完畢之后,日本學者一個一個地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一是稱贊朱老的水平高,二是肯定中醫四診確實可靠。朱老在日本同行面前,為中醫贏得了信譽。
日本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朱老說,切脈的微妙感知,其神韻遠在全息論以外。譬如一根竹管,依法制成簫、笛,幾個同樣的孔眼,可吹出五聲八韻,抑揚頓挫,繞梁不絕。其變化之妙,全在孔眼的位置和聲波振蕩的輕重起伏耳。
感謝霍立軒的講述和分享。

1753
 樓主| 發表于 2021-11-9 20:05:22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8點(2021年11月9日),中醫名家曹東義教授深度解讀《黃帝內經》第105講《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7)。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世界中聯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表論文1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
今日講座內容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7)
  帝曰:非調氣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無毒,何先何后,愿聞其道。岐伯曰: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大小為制也。
  帝曰:請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帝曰:何謂逆從?岐伯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謂?岐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氣調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氣令調,則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從外之內者,治其外;從內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調其內而后治其外,從外之內而盛于內者,先治其外而后調其內;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
  帝曰:善;馃釓,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岐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
  帝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奈何治?岐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氣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問也。不治五味屬也。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謂也?岐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下三品之謂也。
  帝曰:三品何謂?岐伯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之,其次平之,盛者奪之,汗者下之,寒熱溫涼,衰之以屬,隨其攸利,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帝曰:善。


1754
 樓主| 發表于 2021-11-9 21:41:5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1月9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朱勝君繼續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用藥心悟卷》關于六軸子、白芷、松節、鬼箭羽、五靈脂、夜交藤等中藥的運用。
   請大家關注收聽朱勝君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朱勝君主任講座成功!她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用藥心悟卷》關于六軸子、白芷、松節、鬼箭羽、五靈脂、夜交藤等中藥的運用經驗。
     朱老說,六軸子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種子,苦溫,有劇毒,善于祛風止痛、散瘀消腫,對風寒濕痹,歷節疼痛,跌打損傷,癰疽疔毒有著效,不僅能散瘀消腫,尤長于定痛,骨傷科多喜用之。嘗取其加于辨治方中,以鎮咳、定痛,頗為應手,對于風寒濕痹之痛劇者,尤為合拍。但此品有劇毒,用量宜慎,煎劑成人每日用1.5~3g,加入丸、散劑,每日約1.5~0.3g(小兒用成人量的1/3),體弱者忌服。
      白芷辛溫芳香,入肺、胃、大腸三經,《本草匯言》稱“白芷上行頭目,下抵腸胃,中達肢體,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泄邪氣”。說明其功效之廣泛,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竅、消腫、止痛之功,能行能散,長與宣通,止痛消腫之功,尤為卓著,朱師盛贊而廣為應用。
   油松節乃松樹枝干之結節,善于祛風通絡,疏利關節,多用于治療歷節腫痛,攣急不舒,或跌打損傷所致關節腫痛、腫脹不適等證,但根據前賢所述,以及民間所用,經長期觀察,發現本品有補虛固本之長,對諸般羸損沉疴,有恢復之功。也就是說,油松節能提高免疫功能,對體氣虛弱,易于感冒,屢屢染疾者,服之有提高固衛御邪之功,能預防感冒之侵襲,堪稱中藥“丙種球蛋白”。余常用此二藥為湯,名松節大棗湯,用于預防感冒效果良好。

   請大家關注收聽朱勝君的講述。

1755
 樓主| 發表于 2021-11-16 19:31:20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11月10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賈謙先生的著作《中醫戰略》的內容,題目是:重建中醫藥的重要戰略地位,實施中醫藥五大振興工程。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曾以世界1%的衛生費用解決了世界22%人口的醫療保健,公共衛生體系使醫療人口覆蓋率高達85%,創造了發展中國家的奇跡,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揚。一個基本原因就是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并重的農村合作醫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如今看病難、看病貴的噩夢籠罩在整個中華大地上,醫保體系更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國家財政和人民百姓都是深受其害,不能自拔。中國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重新思索醫學事業的發展戰略,建立新型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這個體系必須是普遍服務的,真正以全體中國人民作為服務對象;必須是公平的,真正讓大多數人都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必須是價格合理的,真正讓大多數人都能夠支付得起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必須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讓大多數人能夠享受方便與快捷,效率與效果兼備的基本醫療服務?偠灾,這個體系必須是為14億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了少數人服務的。這個新型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必須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并重,要建立這樣的新型體系,必須重建中醫藥重要戰略地位,振興中醫藥學,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重大作用?v觀我國各行各業,最有實力,最有優勢,最有后勁,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唯有中醫藥。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中醫院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賈謙先生《中醫戰略》的有關內容,“重建中醫藥的重要戰略地位,實施中醫藥五大振興工程!

賈謙先生二十年前主持中醫發展戰略研究,經過不斷努力,奔走呼號。逐漸改變了很多人對中醫藥的看法,吹響了中醫藥復興的號角。
目前,中醫藥的發展,已經納入了國家的發展戰略,正在努力建立新型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這個體系中,中醫藥的作用不斷得到重視。
在健康中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發展格局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的健康事業,
總而言之,這個體系必須是為14億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了少數人服務的。這個新型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必須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并重,要建立這樣的新型體系,必須重建中醫藥重要戰略地位,振興中醫藥學,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重大作用?v觀我國各行各業,最有實力,最有優勢,最有后勁,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唯有中醫藥。

賈謙先生當年為之奮斗的目標,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講述。
1756
 樓主| 發表于 2021-11-16 19:32:24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1年11月11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序錄”和第一味藥“丹砂(朱砂)”。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講述了《神農本草經》中“序錄”和第一味藥“丹砂(朱砂)”的有關內容。
        《神農本草經》序錄: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也。
  陶弘景曰∶今按上品藥性,亦能遣疾,但勢力和濃,不為速效。歲月常服,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曰應天。一百二十種者,當謂寅、卯、辰、巳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中品藥性,療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祛患為速,延齡為緩。人懷性情,故曰應人。一百二十種,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成熟時也。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地體收殺,故曰應地。一百二十五種者,當謂戌、亥、子、丑之月,法萬物枯藏時也,兼以閏之盈數焉。若單服或配隸,自隨人患,參而行之,不必偏執也。
感謝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1757
 樓主| 發表于 2021-11-16 19:33:16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21年11月12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劉敬章主任講座,與大家一起討論:“從SARS到新冠,中醫防疫何其貴___中醫抗疫的反思”
從古老的天花、霍亂,到現代的流感、非典、新冠,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瘟神。說起來,瘟神比人類的歷史還要長久的多,瘟神與人類的戰爭一刻也沒有停息過。
我們所說的瘟神,就是指那些引起人類傳染病的細菌和病毒,長期以來它們同人類作對,經常使人們大批大批的發熱、病倒,不少人倒下之后就再也沒能站起來。其危害之大,給人們的心靈打擊之強烈,遠遠超過豺狼虎豹,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它帶給人們的恐懼,甚至超過了殘酷血腥的戰爭!因為它來去無影無蹤,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嗅之不覺其味,神秘莫測,變幻無常,威力無邊,或消村滅寨,或使“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它曾使羅馬大帝國毀滅,印加帝國滅亡。在小小寰球上一次次上演著“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人間悲劇。

中醫就是在同各種傳染病斗爭之中,逐漸成長、發展起來的,有豐富的理論與技術。

請大家一起期待劉敬章主任的講述與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劉敬章主任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討論了“從SARS到新冠,中醫防疫何其貴___中醫抗疫的反思”

中醫藥從遠古走來,一直致力于傳染病的防治,甲骨文就有所記載,《湯液經》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陰陽旦“六合正精”,治療天行熱病。
《內經》首先用六經分證,《難經》創廣義傷寒。
張仲景三百九十七法治療手段空前豐富。
明清有了溫病學,更上一層樓。
因此,從古老的天花、霍亂,到現代的流感、非典、新冠,中醫藥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護了中華民族幾千年。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講述與分享。

1758
 樓主| 發表于 2021-11-16 19:34:03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11月13日),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開始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回歸中醫》這本書的內容。
         第二章:深泉活水育杏林。
        一、中醫界曾經的輝煌與無奈。
        二、中醫藥為何能夠卓然自立。
       三、中醫人寬闊的胸懷。
       四、不僅十三億人需要中醫。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回歸中醫》這本書關于第一屆“名師與高徒”盛會的情況。其中有中醫界曾經的輝煌與無奈,也談到中醫藥為何能夠卓然自立,以及中醫人寬闊的胸懷,十三億人需要中醫的有關內容。
2005年6月28至30日在江蘇南通召開了“全國首屆著名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筆者作為追隨鄧鐵濤、朱良春先生的晚輩,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朱老讓我提前到會,因此得以通讀會議論文全集,而且在南通會議期間得到朱婉華師姐的細心關照,并到北濠山莊朱老的寓所拜見了朱老,也見到了廣東省中醫院陳達燦、徐凱師兄。會議交流的豐富內容令人目不暇接,幾十位名師高徒的獨特風采也難于在短時間內一一領教。我對海內諸多名家雖渴慕既久,也因會期的短暫而只能望洋浩嘆,每思至此,意常難平。幸而有從會上帶回的由朱良春先生主編82萬字的《名師與高徒》一書,使短暫相聚匯成永久交流;貋砗髸r常翻閱,不斷揣摩,仿佛與諸位名師高徒當面交流,心往神馳,如切如磋,獲益頗豐。朱良春先生以88歲的高齡,對于160多篇來稿親自審閱,手執丹鉛逐一批改,甚至為一處的疑問而與作者幾次電話討論,其真其誠深切感人,大醫精誠的精神和豐富的內容,著就輝煌的歷史篇章。
如何看待中醫藥?這是一個沉重話題。
       感謝王群才的講述和分享。

1759
 樓主| 發表于 2021-11-16 19:34:4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11月1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安徽中醫曹傳龍講座。他將講述“張仲景評傳”。
今天晚上要講的內容是:介紹張仲景生平及拜師張伯祖、傳承茅山道士秘術、傳承沈槐家技、拜師襄陽王神仙而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為醫之道。
請大家一起期待和收聽。
             祝賀安徽中醫曹傳龍講座成功!他將講述“張仲景評傳”,告訴大家張仲景過去不為人所知的故事,盡管他是醫圣,盛名天下。
盛名之下,也有傳奇,也有演義,信不信由你。
曹傳龍介紹了張仲景生平及拜師張伯祖、傳承茅山道士秘術、傳承沈槐家技、拜師襄陽王神仙而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為醫之道。
感謝曹傳龍的講述和分享,感謝大家收聽。

1760
 樓主| 發表于 2021-11-16 19:35:30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11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醫師繼續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國醫大師·朱良春卷》第五章“醫話隨談”中的部分內容。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內容是:關于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幾點看法。毛主席1954年就指出:“重視中醫,學習中醫,對中醫加以研究整理,并發揚光大,這將是我們祖國對全人類貢獻中的偉大事業之一!彪S后又發出“學了西醫的人,其中一部分又要學中醫,以便運用近代科學的知識和方法來整理和研究我國固有的中醫和中藥,以便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的號召。周總理也說:“把中醫整理出來,和西醫比較有科學性的那部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中國的醫學。這個中國醫學,不僅要為中國人民服務,而且要為世界革命人民服務!薄皶r候已經到了,現在不結合,到什么時候結合?等老中醫死了再結合?”中共中央為中醫工作,還專門發了56號文件,強調“中醫院要突出中醫的特點,從門診到病房要體現以中醫藥為主,但還必須配備現代化科學儀器設備,配備足夠數量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以便用現代科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總結和提高中醫的療效及其他理、法、方、藥的辨證論治規律,使中醫院真正成為發掘、提高祖國醫藥寶庫,培養提高中醫中藥人才和訓練中西醫結合骨干的基地!边@給我們明確指出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指出了方向,是鼓勵,也是鞭策。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醫師在邢臺隆堯講座成功!他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卷》關于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幾點看法。
        大約70年前,毛主席領導新中國,那個時候沒有利益集團幕后操作,他指出:“重視中醫,學習中醫,對中醫加以研究整理,并發揚光大,這將是我們祖國對全人類貢獻中的偉大事業之一!倍野l出了改變醫學格局的最高指示:“學了西醫的人,其中一部分又要學中醫,以便運用近代科學的知識和方法來整理和研究我國固有的中醫和中藥,以便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國務院周總理,很順利就落實這些指示,也說:“把中醫整理出來,和西醫比較有科學性的那部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中國的醫學。這個中國醫學,不僅要為中國人民服務,而且要為世界革命人民服務!辈⑶液芗逼鹊卣f:“時候已經到了,現在不結合,到什么時候結合?等老中醫死了再結合?”
       那個時候認為,一旦老中醫不在了,中醫就消亡了“人亡政息”和“祖傳秘方”失傳,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就趕上了這樣的時代,那基本上就是“廢醫存藥”的的時代。
         后來,希望改造、“提高”中醫學術的努力失敗了,證本質、臟腑本質、經絡本質的研究,規范化的努力,基本上“勞而無功”。
本來大家以為很科學的西醫,解釋不了中醫的學術體系,因此,辨證論治等又被重視起來,后來又有了“回歸中醫、做鐵桿中醫”、重視經典的師帶徒,朱老等老一輩中醫藥學家,提出“中醫元神不能丟”,這也為中醫發展指出了方向,是鼓勵,也是鞭策。
感謝霍立軒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4 19:54 , Processed in 0.0686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