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101
 樓主| 發表于 2022-9-6 20:08:33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9月5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鄧鐵濤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溫病條辨》疸論



吳鞠通在自注《溫病條辨》疸論時說:“以黃疸一證而言,《金匱》有辨證三十五條,出治一十二方,先審黃之必發不發,在于小便之利與不利;疸之易治難治,在于口之渴與不渴,再察瘀熱入胃之因,或因外并,或因內發,或因食谷,或因酣酒,或因勞色,有隨經蓄血,入水黃汗,上盛者一身盡熱,下郁者小便為難,又有表虛里虛,熱除作噦,火劫致黃。知病有不一之因,故治有不紊之法,于是脈弦脅痛,少陽未罷,仍主以和,渴飲水漿,陽明化燥,急當瀉熱,濕在上,以辛散,以風勝,濕在下,以苦泄,以淡滲,如狂蓄血,勢以必攻,汗后溺白,自宜投補,酒客多蘊熱,先用清中,加之分利,后必顧其脾陽,女勞有穢濁,始以解毒,繼以滑竅,終當峻補真陰,表虛者實衛,里虛者建中,入水火劫,以及治逆變證,各立方論,以為后學津梁。至寒濕在里之治,陽明篇中,惟見一則,不出方論,指人以寒濕中求之。蓋脾本畏木而喜風燥,制水而惡寒濕。今陰黃一證,寒濕相搏,例如卑監之土,須暴風日之陽,純陰之病,療以辛熱無疑,方雖不出,法已顯然。奈丹溪云:不必分五疸,總是如盦醬相似。以為得治黃之扼要,殊不知以之治陽黃,猶嫌其濕,以之治陰黃,惡乎可哉!喻嘉言于陰黃一證,竟謂仲景方論亡失,恍若無所循從。惟羅謙甫具有卓識,力辨陰陽,遵仲景寒濕之旨,出茵陳四逆湯之治。瑭于陰黃一證,究心有年,悉用羅氏法而化裁之,無不應手取效。間有始即寒濕,從太陽寒水之化,繼因其人陽氣尚未十分衰敗,得燥熱藥數帖陽明轉燥金之化而為陽證者,即從陽黃例治之!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了《鄧鐵濤著作全集》關于《溫病條辨》疸論的有關內容。

       鄧老認為,《臨證指南》所收“疸”證之案共十篇,吳氏采其三例著之于書,因其皆非治疸之常法,而是吳鞠通實踐有得者,學于葉天士而能化裁,未可因其源自葉案而過責也。正相反,我們應該學習吳鞠通對前人醫案的學習精神。

吳鞠通把羅謙甫《衛生寶鑒》的理論與經驗,與蔣式玉之論陰黃加以推崇,又經過吳鞠通的驗證,還是有利于后學。吳鞠通最后指出始有寒濕,得燥熱藥數帖,陽明轉燥金之化而為陽證者,即從陽黃例治之。證之實踐的確如此,我們曾見陰黃治療過程中轉為陽黃之證。足證吳鞠通又“透此一分”矣。

吳鞠通從散在的葉天士醫案中,抽絲剝繭,上升為理與法,是很有學術貢獻的。



感謝霍立軒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102
 樓主| 發表于 2022-9-6 20:13:05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8點(2022年9月6日),相約燕趙中醫書院直播間,繼續聽《曹東義帶你一起學內經》第147講《靈樞•脹論》第三十五。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中醫學院扁鵲文化研究院院長、燕趙中醫書院執行院長、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創會副會長、中華傳統中醫學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專業委員會會長,出版著作40余部,發表論文180余篇,文字累計500余萬。代表著作《中醫外感熱病學史》《中醫群英戰SARS》《回歸中醫》《捍衛中醫》《關注中醫》《中醫近現代史話》《永遠的大道國醫》《中醫大智慧》等。善于治療呼吸道疾病、風濕病,調理亞健康。

今日講座內容

《靈樞•脹論第》三十五

    黃帝曰:脈之應于寸口,如何而脹?岐伯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黃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脹也。岐伯曰:陰為藏,陽為府。

  黃帝曰:夫氣之令人脹也,在于血脈之中耶,臟腑之內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脹之舍也。黃帝曰:愿聞脹之舍。岐伯曰:夫脹者,皆在于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

  黃帝曰:臟腑之在胸脅腹里之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名有次舍,異名而同處,一域之中,其氣各異,愿聞其故。黃帝曰:未解其意,再問。岐伯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閭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并脈循分為膚脹。三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

  黃帝曰:愿聞脹形。岐伯曰:夫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脾脹者,善穢,四肢煩俛,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脹,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則餐泄不化;小腸脹者,少腹慎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少腹而氣癃;三焦脹者,氣滿于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諸脹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不失,瀉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麤之所敗,謂之天命;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

  黃帝曰:脹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衛氣之在身也,常然并脈,循分肉,行有逆順,陰陽相隨,乃得天和,五臟更始,四時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氣在下,營衛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為脹也。黃帝曰:善。何以解惑?岐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黃帝問于岐伯曰:脹論言無問虛實,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過焉在?岐伯對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氣穴者也。不中氣穴,則氣內閉,針不陷肓,則氣不行,上越中肉,則衛氣相亂,陰陽相逐。其于脹也,當瀉不瀉,氣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不下復始,可以萬全,烏有殆者乎?其于脹也,必審其彌,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如鼓應桴,惡有不下者乎?
2103
 樓主| 發表于 2022-9-6 22:02:0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9月6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常用蟲藥卷》,主要學習朱老對僵蠶和白花蛇的用藥心得。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培紅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常用蟲藥卷》學習朱老對僵蠶和白花蛇的用藥心得。
       僵蠶,別名天蟲、姜蠶。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產品,它又名白僵蠶,是家蠶幼蟲在吐絲前因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蟲體,由于其體表密布白色菌絲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層白膜,故名,主要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皮膚瘙癢等病癥。
      白花蛇,中藥材名,功能主治為祛風濕,透筋骨,定驚搐。治風濕癱瘓,骨節疼痛,麻風,疥癩,小兒驚風搐搦,破傷風,楊梅瘡,瘰疬惡瘡。
       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善于應用蟲類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江蘇中醫》和《中醫雜志》介紹有關經驗,后來出版了《蟲類藥應用經驗》等專門著作,填補了中醫藥動物藥專門著作的空白,開一代學術新領域。
       感謝張培紅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104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23:15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22年9月7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的內容,題目是研究和發展現代天人相應論。天人相應是中醫學的一個根本觀點,其核心思想是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人作為天的一個子系統,強調人與天地相應性,其內容的主要點是“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天地相參。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等等。天人相應的立足點很高,眼界很寬,植根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科學知識,在《黃帝內經》時代就已經確立為一項原理性內容,天人相應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其理論和實踐價值已被公認。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講座成功!
他與大家一起繼續來學習了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關于研究和發展現代天人相應論的有關內容。
天人相應是中醫學的一個根本觀點,其核心思想是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人作為天的一個子系統,強調人與天地相應性,
這個思想,萌芽于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故事,學術原理來源于《河圖》《洛書》《易經》,充分運用于《內經》。
這個思想,就是生命、人體,都是在天地陰陽作用下,整體自然生成的,不是神造,不是人工合成。
這種思想是很先進的世界觀,古老的,但是比機械唯物主義高出了很多,是需要大家學習和弘揚的理論。
中醫需要“先進性教育”,教育自己,也可以去教育“西醫”。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105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24:18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2年9月8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麻黃”“通草”“芍藥”三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2106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24:59 | 只看該作者


各位中醫同道,中醫愛好者:
        大家好!“世中聯一技之長分會”《空中課堂》周五講課組成員雷寶淳跟大家一起學習《醫學要數》。

      今天(2022年9月9日)分享的內容是《醫學要數》最后一講“   十二經絡始終流注,十二經治法,十三陰,十五絡,十九問選
   ”等中醫術語。

      期待雷寶淳分享,歡迎批評指正


祝賀河北中醫雷寶淳在河北醫大講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學習了《醫學要數》關于“   十二經絡始終流注,十二經治法,十三陰,十五絡,十九問選
   ”等中醫術語。
       《內經》說:“黃帝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苯浢}溝通內外表里上下,運行氣血津液,傳到感覺信號,是疾病深入淺出的通路,也是中醫外治依靠的基礎,的卻很重要,需要大家搞清楚,說明白,會應用。

      感謝雷寶淳的講述和分享。

2107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25:39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9月10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衡水市中醫師王群才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永遠的大道國醫》這本書的內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醫初遇西醫時。
       第三節:“中醫科學化”是被逼出來的。
        本節內容較多,我們分三個小節學習。第一小節,中醫科學化口號的提出,是此前“中西醫匯通”學術主張的繼續,是在西醫疾病觀的壓搾下提出來的,也是被迫無奈的一種學術主張。許多文化名人敢于罵中醫,敢于批判中醫,比如魯迅、梁啟超、傅斯年等均不是出于自己了解,參透中醫的背景下,而是因當時社會背景、自我認知局限或因此宣揚自己境況下。
        以及余云岫因提廢止中醫案中醫界從而發起了維護自己權益的抗爭活動。因國民政府通令中醫學校一律改稱傳習所,衛生部通令將中醫醫院改為醫室,并禁止中醫參用西法西藥,引發了1929年12月的第二次抗爭風潮。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著的《永遠的大道國醫》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醫初遇西醫時,被逼出來的“中醫科學化”。
        很多人沒有弄清“科學的概念”,但是五四前后,“德先生”“賽先生”來到中國,甚至被當做神靈一般對待。不論中醫怎樣有效,就不管不顧把中醫當做“不科學”的舊學問,被稱為“封建醫”、“舊醫”,甚至說“舊醫一日不除,新醫一日不進”,中醫是衛生事業的“障礙”,所以余云岫提出“廢止舊醫,以掃清醫藥衛生之障礙案”。
中醫界自身,也被來勢勇猛的西醫(科學醫)所震撼,很多人主張“中醫科學化”。
如何“中醫科學化”?就是把中醫的理論去掉,只要中醫的藥方、藥物,進行研究,變成沒有中醫理論指導的“科學中藥”,這就是“廢醫存藥論”的來歷。
時間過了70年,方舟子說不能“簡單存藥”,需要“驗藥”才能知道這個藥能不能“存”。是用化學分析成分的方法,也就是一味藥里邊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種“不安全”,就被“株連”了這味藥,就不能再用了,這種“廢醫驗藥”,比余云岫的“廢醫存藥”更陰損,更毒辣,也就是希望借助“科學手段”,通過“客觀”“科學檢驗”宣布中藥不安全,因此就廢藥,“株連九族”的“廢醫驗藥”,就達到了“廢醫、廢藥”,中醫也就滅亡了。

感謝王群才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108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26:21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9月11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姬領會與大家一起學習《香藥本草》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轉變,各類精、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抑郁患者明顯增多,應用香味類中藥解郁治療,效果很好。當然,香藥的作用還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們繼續談香藥的有關內容。
             祝賀山東淄博名醫姬領會院長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學習了《香藥本草》香藥作用的有關內容。
       中醫認為,萬物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它們的共有特征是“色”與“味”,因此,可以“目察五色”和“口嘗五味”,五味就是全部的味,當然,有些物體、物質的味很重、很濃,不通過口嘗,而是可以由鼻子嗅到“五味”,這就是芳香類的物質,蜜蜂、蝴蝶等節肢動物對于氣味的敏感度,遠比人類敏感。很多芳香類植物組成的香料藥,能影響人的情緒,也就影響了人的臟腑和氣血,因此,“聞香治病”、“聞香保健”也就理所當然被古人所發現,所利用。

感謝姬領會院長的講座與分享。
2109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26:51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9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鄧鐵濤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溫病四講:第一講  風溫(春溫、冬溫)

冬春兩季感受風溫邪氣的外感發熱病,名為風溫。其中,發于冬天的名冬溫;發于春令,初起即見氣分證或營分證的名春溫。
流行性腦脊膜炎、冬春季的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等病,可參考本講的論述進行辨證論治。
風溫邪氣為本病的致病原因。春季溫暖多風或冬季應寒反暖,風溫邪氣侵襲人體,人體正氣不足以拒邪,因而成病。
本病初起邪在肺衛,肺衛不解,則邪熱順傳氣分或逆傳心包,若仍不解則入營入血或損傷肝腎之陰。
若正氣本虛邪氣過盛,或本有內熱再感外邪,發病急驟,初起即見氣分證,甚至出現營分血分證,病多急重。
      感謝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了《鄧鐵濤著作全集》溫病四講:風溫(春溫、冬溫)的主要內容。
     邪正斗爭是溫熱病、外感熱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按照季節區分傷寒、溫。L溫、春溫)有一定的意義,但是也容易造成“望文生義”,以為傷寒就是寒病,《內經》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于寒則為熱病”,傷寒不是寒病,是熱病,在陽明也需要白虎湯、承氣湯,所以“溫病”名稱,張仲景的時代是“里熱外發”的“伏氣溫病”,也就是麗熱出表,沒有惡寒表證,需要直請里熱。
但是,后來人們不再遵循張仲景“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的概念了,所以,后世的溫病也需要“解表”而不是“直請里熱”,這是溫病概念古今不同,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

感謝霍立軒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110
 樓主| 發表于 2022-9-13 21:30:50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8點(2022年9月13日),相約燕趙中醫書院直播間,繼續聽《曹東義帶你一起學內經》第148講《靈樞·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中醫學院扁鵲文化研究院院長、燕趙中醫書院執行院長、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創會副會長、中華傳統中醫學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專業委員會會長,出版著作40余部,發表論文180余篇,文字累計500余萬。代表著作《中醫外感熱病學史》《中醫群英戰SARS》《回歸中醫》《捍衛中醫》《關注中醫》《中醫近現代史話》《永遠的大道國醫》《中醫大智慧》等。善于治療呼吸道疾病、風濕病,調理亞健康。
今日講座內容
《靈樞•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黃帝問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輸于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并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聞其道。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
  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
  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心悲氣并,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舉,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中熱則胃中消谷,消谷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
  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腸胃之中,別于回腸,留于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靈樞》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五臟之使也,五時之副也。愿聞其五使當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臟之閱也。黃帝曰:愿聞其所出,令可為常。岐伯曰:脈出于氣口,色見于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經氣入臟,必當治理。
  帝曰:善。五色獨決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廣大,壽中百歲,見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余,肌肉堅致,故可苦以針。
  黃帝曰:愿聞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黃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黃帝曰:五脈安出,五色安見,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墻,墻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
  黃帝曰:五色之見于明堂,以觀五臟之氣,左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臟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17:27 , Processed in 0.1587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