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131
 樓主| 發表于 2022-10-4 20:07:56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東義老師好,尊敬的各位師兄師姐、中醫同道,大家晚上好,我是上海的黃小平,今天晚上(2022年9月30日)繼續和大家學習名中醫之路,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創辦“名老中醫之路”專欄,陸續發表一些名老中醫談治學經驗的文章,這有助于鼓勵我們中醫師進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醫藥學,而這正是我們當應努力的方向。

我們今晚繼續學習任應秋先生的名老中醫之路!
題目叫
“我的治學門徑和方法”

任應秋(1914~),字鴻賓,四川江津縣人。幼年讀經,十三經皆能成誦少年時問難于經學大師廖季乎,打下了治學的堅實基礎。十七歲開始學醫,二十三歲就學于上海中國醫學院,并得到滬上名醫丁仲英、曹穎甫、陸淵雷等人指教,但因日寇侵華,未及卒業,旋回四川,一面業醫,一面執教于高
級中學。解放后,先執教于重慶市中醫學校兼教務主任,后于一九五七年調北京中醫學院任教。先后任衛生部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醫專業組成員、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中醫學院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主編、《中醫歷代名醫精華》主編等職,今天重點學習第三部分。

請曹東義老師給予指導!
        祝賀黃小平院長在上海講座成功!他和大家學習名中醫之路,繼續學習任應秋先生的有關事跡。
任應秋先生“我的治學門徑和方法”可以說,走過了坎坷的近代,到新中國建立之后,有了正確的中醫政策,他被聘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才有了自己發揮作用的舞臺,也有了巨大的影響力,是一個改天換地的狀況,因此,“五老上書”才更加深刻體現出任應秋先生的作用。上世紀60年代初中醫教育出現西化偏差,任應秋教授等五位老人心急如焚,憂中醫傳承偏離航道,中醫事業大廈將傾,于是奮筆疾書,振臂一呼:中醫教育要堅持中醫主體,中醫學院是培養高級中醫師的殿堂,應當強化中醫和傳統文化教育!拔謇仙蠒背蔀橹嗅t教育史上一座豐碑。1957年他發表了《怎樣正確對待祖國醫學遺產》一文,1958年又在《中醫雜志》第三期發表了《從頭學起全面繼承,打下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的堅固基礎》一文,提出在全國中醫界應認真學習中醫政策,廣泛開展繼承工作,強調要認真學好幾部經典著作,真正重視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從1954年以后至1966年這12年里,他先后著成《傷寒論語譯》、《金匱要略語譯》、《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中醫各家學說講義》等書,為中醫學的普及與提高做了大量工作。

感謝黃小平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132
 樓主| 發表于 2022-10-4 20:09:01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10月1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衡水市中醫師王群才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永遠的大道國醫》這本書的內容。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醫初遇西醫時。
       第四節:寄托中西醫結合的美好理想。
        把中醫與西醫的知識相結合,形成統一的“中西醫結合醫學",或者叫“新醫學”,曾經是一個時期夢寐以求的美好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美好理想,采取了中西醫在人事上的團結合作,在學術上的中醫進修西醫知識,西醫學習中醫知識,以為這樣就可以知己知彼,達到學術上的“中西醫合流”,或者中西醫結合。其實這是過分夸大了中西醫之間的共同性,帶來了一些不應該有的損失。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衡水市中醫師王群才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永遠的大道國醫》這本書第二章 第四節:寄托中西醫結合的美好理想。
      毛澤東的時代,中西醫沒有利益的巨大沖突,可以共同面對疾病挑戰,。希望 把中醫與西醫的知識相結合,形成統一的“中西醫結合醫學",或者叫“新醫學”,曾經是一個時期夢寐以求的美好理想。過分夸大了中西醫之間的共同性,甚至放大到“唯一道路”,就帶來了一些不應該有的損失,尤其是用“解剖”和“疾病名稱”來作技術壁壘,歧視和限制中醫學術發展,改造中醫學術體系,認為中醫是落后陳舊的醫學,這就重新回到余云岫“廢醫存藥”的老路上去了,甚至方舟子“廢醫驗藥”、張功耀“告別中醫中藥”,這都是符合西方制藥資本的利益,而背離了醫學的目的。
       因此,需要“回歸中醫、做鐵桿中醫”,這不是為中醫人保飯碗,而是為人類謀幸福。

感謝王群才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133
 樓主| 發表于 2022-10-4 20:09:44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10月2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姬領會與大家一起學習《香藥本草》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轉變,各類精、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抑郁患者明顯增多,應用香味類中藥解郁治療,效果很好。當然,香藥的作用還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們繼續談香藥的有關內容。
       祝賀山東淄博名醫姬領會院長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學習了《香藥本草》香藥的作用介紹。

熏香是原態香材、香料經過清洗、干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香料。熏香的習俗來源于宗教信仰。根據外形特征可分為原態香材、 線香、盤香、 塔香、香丸、香粉、 香篆、 香膏、 涂香、 香湯、 香囊、 香枕等。
熏香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種活動,特別是在貴族階級和文人墨客的生活當中應用的極其廣泛,是他們居家養生、陶冶情操必備的日常用品。
介紹幾種香型及其功效,具體效果因人而異。
1.薰衣草:清新花香,能凈化,安撫心靈、使人鎮靜,幫助睡眠,治療失眠。促使新陳待謝,具有殺菌消炎的功效。
2.雪域天木:清新原木香,具有凈化空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3.玫 瑰:有抵抗抑郁和催情的作用。殺菌力強,是皮膚的滋潤劑,適用于敏感、損傷和干性肌膚;幫助血液循環。
4.茉 莉:再嚴重沮喪時是最有效的處方,抗憂郁,使人愉悅,心情放松,具有催情功效。
5.檀 香:木香,香味持久醇厚,提神醒腦,鎮靜安撫神經緊張及焦慮,有助于思考決策,余香醇醇。

感謝姬領會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134
 樓主| 發表于 2022-10-4 20:10:1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0月3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鄧鐵濤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溫病四講        第四講:秋燥

本病是感受秋燥時氣,正不勝邪而發病,初先犯肺衛,故有發熱、咳嗽、頭痛、鼻塞、口干舌燥、皮膚干痛等肺衛分癥狀,由于秋季氣候偏涼、偏熱之不同,而初起發病有涼燥與溫燥之異,大抵秋深初涼,氣候偏涼而干燥,病多涼燥證;若久晴無雨,秋陽暴烈,氣候干燥,病多溫燥證。但主要還是看人體津氣內虛的程度和反應性而定,涼燥發病似感冒風寒咳嗽,其與溫燥初起不同之處,在于惡寒較重,發熱較輕,脈不數,舌不紅等為辨,涼燥不解,化熱之后亦與溫燥辨證相同了。又臨床上燥氣發病,比風寒暑濕等氣為輕,所以本病的傳變,亦較風溫、暑溫等少。若燥氣化火,則有上擾頭目清竅等證;燥傷胃津,內結陽明,則有腑實便秘證;或入營血出現氣血兩燔證,最后亦會燥傷肝腎之陰,但來勢一般較為緩慢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了《鄧鐵濤著作全集》溫病四講 :秋燥
       本病是秋天的時氣病,也就是秋天發熱的疾病。氣候偏涼而干燥,病多涼燥證;若久晴無雨,秋陽暴烈,氣候干燥,病多溫燥證。
鄧老認為,臨床上燥氣發病,比風寒暑濕等氣為輕,所以本病的傳變,亦較風溫、暑溫等少。若燥氣化火,則有上擾頭目清竅等證;燥傷胃津,內結陽明,則有腑實便秘證;或入營血出現氣血兩燔證,最后亦會燥傷肝腎之陰,但來勢一般較為緩慢。
《溫病條辨》說:“秋燥之氣,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化氣為濕,復氣為火!

感謝霍立軒醫師的講座和分享。

2135
 樓主| 發表于 2022-10-4 20:11:55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8點(2022年10月4日),相約燕趙中醫書院直播間,繼續聽《曹東義帶你一起學內經》第151講《靈樞》病傳第四十二 和《靈樞》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曹東義,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中醫學院扁鵲文化研究院院長、燕趙中醫書院執行院長、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創會副會長、中華傳統中醫學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專業委員會會長,出版著作40余部,發表論文180余篇,文字累計500余萬。代表著作《中醫外感熱病學史》《中醫群英戰SARS》《回歸中醫》《捍衛中醫》《關注中醫》《中醫近現代史話》《永遠的大道國醫》《中醫大智慧》等。善于治療呼吸道疾病、風濕病,調理亞健康。
今日講座內容
《靈樞》病傳第四十二
    黃帝曰:余受九針于夫子,而私覽于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岐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
  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今余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愿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岐伯曰:要乎哉問也,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將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傳于子孫。
  黃帝曰:何謂日醒?岐伯曰:明于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黃帝曰:何謂夜瞑?岐伯曰:瘖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折毛發理,正氣橫傾,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黃帝曰:大氣入臟,奈何?岐伯曰:病先發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發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發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病先發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發于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發于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發于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間一臟及二、三、四臟者,乃可刺也。
《靈樞》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黃帝曰:愿聞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氣淫于腑,則有余于外,不足于內;氣淫于臟,則有余于內,不足于外。
  黃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饑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

  厥氣客于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于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于肝,則夢山林樹木;客于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于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于膀胱,則夢游行;客于胃,則夢飲食;客于大腸,則夢田野;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客于膽,則夢斗訟自刳;客于陰器,則夢接內;客于項,則夢斬首;客于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于胞?,則夢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

2136
 樓主| 發表于 2022-10-6 07:55:32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10月4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常用蟲藥卷》,主要學習朱老對羚羊角的用藥心得。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培紅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常用蟲藥卷》朱老對羚羊角的用藥心得。
        羚羊角為常用中藥!渡褶r本草經》列為中品。今市售正品的原動物為賽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rla,洞角科Bovidae)。別名高鼻羚羊。
有些動物藥的臨床應用,涉及到珍惜動物,比如穿山甲、熊膽、羚羊角等,受資源限制的影響,也不便于大力推廣。
朱老說:“為了保證藥源,有些緊缺動物藥如:麝香、鹿茸、蛤蚧等均可人工培養;地鱉蟲、全蝎、蜈蚣、蛇等,全國已有許多地區進行人工繁殖,可以滿足供應。一些特別稀少和昂貴的動物藥也可用代用品,如以水牛角代犀牛角,山羊角代羚羊角等,但用量稍大于原動物藥!
      朱老用羚羊角,善于清泄絡中之熱之功也。常規用藥收效不著時,加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可以奏效。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g亦可代用。關節紅腫熱痛,如仍不解者,可服用犀黃丸,當能挫解。有時加用知母20g、寒水石30g亦佳,因其不僅能清絡熱,并善止痛。
    感謝張培紅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137
 樓主| 發表于 2022-10-6 07:57:02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2年10月5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的內容,題目是,日本漢方醫學的衰落軌跡。東方文化的輝煌奠基于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先哲們,其次還有印度,中醫藥學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醫學理論體系。如果把中醫藥學比作一棵碩果累累的大樹,那么傳統的文化與科學是其根,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基礎醫學為其本,以《傷寒雜病論》為代表的臨床醫學為其主要枝干,方、藥和療效則是其花與果實,幾千年來,中醫藥學不斷吸收著東方文化與科學的營養,在中國這塊沃土上根深葉茂,不斷完善,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和日本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鄰邦,自從隋朝開始,日本就有不少學人來到中國學習中醫藥學,唐代鑒真六次東渡成功為中醫藥學在日本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日本的漢方醫學始終處于重實用、重方藥、輕基礎理論的經驗性吸收階段,也就是說,他們只重視中醫藥學的枝和葉,卻忽視甚至放棄了其根和本。醫學的社會功能是防病治病,學科以外的人和急功近利者往往舍本逐末,重用輕學容易產生摒棄基礎理論的片面性,日本文化起步比較晚,其醫家又受到漢語水平的限制,所以難以理解中醫藥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的真諦。      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繼續來學習了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關于日本漢方醫學的衰落軌跡。
       西學東漸之后,傳教士帶來了西方醫學,醫學碰撞的初期,西醫的臟腑解剖讓中醫失去了自信,1830年出版的《醫林改錯》是一個方向性錯誤。中醫時空化的臟腑,被當作陳舊落后的醫學。
      學習了西醫就看不起中醫,甚至反對中醫的人,遠不止魯迅、余云岫,在日本執行取消中醫政策很賣力的人員之中,就不乏從中醫陣營這邊叛逃到西醫陣營里的人。日本明治維新之后,于1879年2月24日由內務省發布“醫師考試規則”,在“致道館”學習漢醫的學生,就有一大半“棄漢從洋”改成了西醫學生,致道館也因此而被迫關閉。
余云岫1917年發表《靈素商兌》向中醫發起進攻,在1921年發表的《科學的國產藥物研究之第一步》之中,描述了他的思想轉變過程。
學術紛爭,植根于世界觀的不同,是很難改變的。但是,1895年之后,漢醫作為一個醫學體系在日本被取消了,此后堅持恢復漢醫學術體系的許多學者,卻是出身于學習西洋醫學之后,又學習了漢醫知識的有識之士。其中很多人,都是看到了漢醫能夠獨立解決西洋醫學所不能解決的臨床難題,看到了漢醫巨大的現實價值,才起而維護漢醫的。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138
發表于 2022-10-6 09:58: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滄海一粒粟 于 2022-10-6 09:59 編輯
馬京雪 發表于 2022-10-6 07:57
本周三晚上(2022年10月5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的內容,題目 ...

學術紛爭,植根于世界觀的不同,是很難改變的。但是,1895年之后,漢醫作為一個醫學體系在日本被取消了,

~~~~~~~~~~~~~~~~~~~~~~~~~~~~~~~~~~~~~~~~~~~~

日本雖然廢除了漢醫,卻在2021年世界人均壽命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達到84歲多,而中國在世界人均壽命排行榜位居71位78歲。全世界70個國家拒絕中醫藥拒絕本國傳統醫學,卻比中國人還長壽,我們應該研究差距在哪里是什么導致中國人人均壽命低于日本這么多?
2139
 樓主| 發表于 2022-10-11 20:06:12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2年10月6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地榆”“海藻”“澤蘭”三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分享了《神農本草經》中的“地榆”“海藻”“澤蘭”三味藥。
        地榆別名"黃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弘景曰∶其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時珍曰∶ 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今蘄州俚人呼地榆為酸赭,又訛赭為 棗,則地榆、酸赭為一物甚明,其主治之功亦同,因并《別錄》有名未用酸赭為一云。性寒,味苦酸,無毒;歸肝、肺、腎和大腸經。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培清養陰,消腫斂瘡等功效。
         "海藻"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主要特征為:無維管束組織,沒有真正根、莖、葉的分化現象;不開花,無果實和種子;生殖器官無特化的保護組織,常直接由單一細胞產生孢子或配子;以及無胚胎的形成。主治:癭瘤結氣,散頸下硬核痛,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雷鳴,下十二水腫(《本 經》)。療皮間積聚暴 ,瘤氣結熱,利小便(《別錄》)。辟百邪鬼魅,治氣急心下滿, 氣下墜,疼痛卵腫,去腹中幽幽作聲(甄權)。治奔豚氣香港腳,水氣浮腫,宿食不消,五膈 痰。      
      澤蘭,別名地瓜兒苗、地筍、地石蠶、蛇王草,弘景曰∶生于澤旁, 故名澤蘭,亦名都梁香。時珍曰∶此草亦可為香澤,不獨指其生澤旁也。
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藏器)。止鼻洪吐血,產后心腹痛。產婦可作蔬 菜食,佳。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140
 樓主| 發表于 2022-10-11 20:07:33 | 只看該作者
各位中醫同道,中醫愛好者:
        大家好!“世中聯一技之長分會”《空中課堂》周五講課組成員雷寶淳跟大家一起學習《醫學三字經》,本書是清代大醫學家陳修園先生所著醫學啟蒙之作,以《內經》、仲景之書為根本,言簡意賅,通俗而不離經旨。由此入門習醫,可以不入歧途。
       我以為,此書不僅初學必讀,而且是診家必備,時時研習,常有心得。以詩贊之:醫學啟蒙三字經,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徑修園指,理法得來可順行。

    今天(2022年10月7日)分享的內容是【醫學源流第一】具體內容如下: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難經出,更洋洋,越漢季,有南陽,六經辨,圣道彰,傷寒著,金匱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臺繼,重醫林,后作者,漸浸淫,紅紫色,鄭衛音,迨東垣,重脾胃,溫燥行,升清氣,雖未醇,亦足貴,若河間,專主火,遵之經,斷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與儔,陰宜補,陽勿浮,雜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過,四大家,聲名噪,必讀書,錯名號,明以后,須酌量,詳而備,王肯堂,薛氏按,說騎墻,士材說,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頑續,溫補鄉,獻可論,合二張,診脈法,瀕湖昂,數子著,各一長,揆諸古,亦荒唐,長沙室,尚徬徨,惟韻伯,能憲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錢唐,取法上,得慈航。

      期待雷寶淳分享,歡迎批評指正
       祝賀河北中醫雷寶淳在河北醫大講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學習了《醫學三字經》的有關內容。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醫學源流第一】,文章用歌括的形式,講述醫學的歷史,有人物,有經典,字字千金。陳修園先生本為官吏,卻飽讀醫術,對于歷代醫家的評論,大多一針見血,具有真知灼見。但是,也有恃才傲物,目空眾家的缺憾。比如,他說“數子著,各一長,揆諸古,亦荒唐,長沙室,尚徬徨”,也就是為了推崇張仲景,就把各位名家都數為“荒唐”之列,這種“取法上,得慈航”的苦心,很難服人。
       醫學創新不容易,科學普及也不輕松。
      感謝雷寶淳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18:54 , Processed in 0.2416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