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211
 樓主| 發表于 2022-11-29 20:07:03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11月27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中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學習第六章神志疾病癥狀學,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神志病學》一書第六章神志疾病癥狀學。
       中醫認為認得喜怒哀樂憂思悲恐驚,都與五臟有關系;情志過激,會損傷臟腑;臟腑有病,也會出現相應的情志改變。
       現在認為,情感障礙,就是以心情、心境、情感交替出現異常高漲,或者是異常低落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精神疾病,而且是比較嚴重的精神障礙。這個疾病發病率還是挺高的,它對病人損害還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社會功能、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損害和影響都是特別嚴重的。
        感謝王紅霞主任講述和分享。

2212
 樓主| 發表于 2022-11-29 20:07:50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1月28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馬京雪醫師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鄧鐵濤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略論五臟相關取代五行學說》
       “ 陰陽五行學說”一直是中醫理論的核心之一,但“ 五行學說”在古代哲學史上唯心論者運用得較多,只有中醫學之五行學說,一直與醫學之唯物辯證法結合得最緊。
        敬請期待馬京雪醫師的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馬京雪醫師在寧晉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繼續分享了《鄧鐵濤著作全集》論五臟相關與五行學說的關系。
       古希臘的四元素學說,印度佛教的“四大”,都沒有“金”,可見西方文化對金屬革命的重視程度,遠不如中華民族。
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質,金卻不是自然物質,而是人類勞動成果;五行之間的生和克,都必須有人類的勞動參與才能實現,沒有人類活動的參與,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來。
謂五行,是古人總結的一套學說,主要用來說明萬事萬物的互相聯系、互相資生、互相制約,達到生態平衡。是一個善于解決多因素平衡、和諧、共存的學問,是很可貴的理論方法。
     所謂相生,就是五種要素之間的相互資助,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所謂相克,就是相互制約。五行之間的生克制約關系,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人類勞動參與其間的動態變化過程,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圖畫。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這個體系就不存在了;那一個要素也不能過分,過分了就會影響其他幾個要素,其他幾個要素就要發生響應的變化,通過相克和相生的作用,以便恢復系統的平衡。
       感謝馬京雪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213
 樓主| 發表于 2022-11-29 20:08:45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8點(2022年11月29日),相約燕趙中醫書院直播間,繼續聽《曹東義帶你一起學內經》第159講《靈樞》天年和逆順。
今日講座內容
《靈樞》天年第五十四
    黃帝問于岐伯曰:愿聞人之始生,何氣筑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愿聞其道。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致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墻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滎貨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若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墻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逆順第五十五
    黃帝問于伯高曰:余聞氣有逆順,脈有盛衰,刺有大約,可得聞乎?伯高曰:氣之逆順者,所以應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也;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余不足;刺之大約者,必明知病之可刺,與其未可刺,與其已不可刺也。
  黃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無迎逢逢之氣,無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
  黃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襲者也;與其形之盛者也;與其病之與脈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2214
 樓主| 發表于 2022-12-1 20:08:2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11月29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常用蟲藥卷》,主要學習朱老對瓦楞子和阿膠的用藥心得。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培紅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常用蟲藥卷》學習了朱老對瓦楞子和阿膠的用藥心得。
     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臨床經驗豐富,尤其擅長蟲類藥的運用,值得大家學習。
    瓦楞子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貝殼。又名蛤殼,瓦屋子,瓦壟子,蠟子殼,花蜆殼,瓦壟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用于頑痰積結,粘稠難咯,癭瘤,瘰疬,瘕痞塊,胃痛泛酸。
   阿膠《別錄》曰∶阿膠出東平郡·東阿縣,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東都亦能作之。
用皮有老少,膠有清濁。功效: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
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
朱老用大黃 配合 阿膠養血止血:【用量】大黃6g,阿膠10g。
【功效】通腑瀉下,養血止血!局髦巍垦搳A瘀熱之血證。
大黃瀉下通腑,阿膠養血止血,用于治療血虛夾瘀熱的各種血證效果較好,如血淋、血尿、吐血、崩漏、月經過多,以及肝病血證等。
    感謝張培紅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215
 樓主| 發表于 2022-12-1 20:10:24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2年11月30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秀民給大家分享《傷寒雜病論》!秱s病論》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書失散后,經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分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敬請期待王秀民講述《傷寒論》的原文165條——175條。
       祝賀河北中醫王秀民主任在石家莊市中醫院講座成功!她給大家分享了《傷寒雜病論》原文165條——175條的有關內容。
      《湯液經》外感天行熱病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陰旦、陽旦“六合辨證”進行治療;對于內科雜病用補瀉臟腑作為主要方法。但是,外感與雜病在證候與病機方面的交叉、虛人外感和外感致虛等,種種使外感與內傷錯雜存在的情況,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之中,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基礎上,把虛人外感和因病致虛柔和到外感熱病的過程之中,因此,證候變得十分復雜。
         本來,外感熱病在健康人患病之后,或者體質比較好的情況下,經過解表就可以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進入了復雜程序,也就“因病致虛”的病情。因此《傷寒論》的太陽病篇,內容非常繁雜。它既不同于《素問·熱論》,也不同于衛氣營血、三焦辨證。

   感謝王秀民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216
 樓主| 發表于 2022-12-1 20:20:50 | 只看該作者
群公告
直播即將開始~
今晚(2022年12月1日,周四)8點,燕趙中醫書院直播間,繼續聽曹東義教授《漫談中醫五千年》第54講,《中藏經》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和論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中醫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術、有文化!

今日講座內容
《中藏經》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七
    胃者,腑也。又名水谷之海,與脾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足陽明是其經也。
    胃氣絕,則五日死;實則中脹便難,肢節疼痛,不下食,嘔吐不已;虛則腸鳴脹滿,引水滑泄;寒則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熱則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臥,語狂目亂,便硬者是也。病甚則腹脅脹滿,吐逆不入食,當心痛,上下不通,惡聞食臭,嫌人語,振寒,喜伸欠。
    胃中熱則唇黑,熱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顛狂不定,汗出額上,鼽衄不止。虛極則四肢腫滿,胸中短氣,谷不化,中消也。胃中風則溏泄不巳。胃不足則多饑不消食。病人鼻下平則胃中病,渴者不可治[一本無上十三字作微燥而渴者可治]。
    胃脈博堅而長,其色黃赤者,當病折腰[一作髀]。其脈軟而散者,病食痹。左關上脈浮而大者,虛也。浮而短澀者,實也。浮而微滑者,亦虛也。凈而遲者,寒也。浮而數者,實也。虛實寒熱生死之法,察而端謹,則成神妙也。

論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八
    肺者,魄之舍,生氣之源,號為上將軍,乃五臟之華蓋也。外養皮毛,內榮腸胃,與大腸為表里,手太陰是其經也。肺氣通于鼻,和則能知香臭矣。
    有寒則善欬[一本作有病則喜欬],實則鼻流清涕。凡虛實寒熱,則皆使人喘嗽。實則夢刀兵恐懼,肩息胸中滿;虛則寒生[一作熱],欬[一作喘]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王于秋。其脈浮而毛曰平。
    又,浮而短澀者,肺脈也。其脈來毛而中央堅,兩頭[一作傍]虛曰太過。病在外,其脈來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內,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不及,則令人喘呼而欬[一作嗽],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又,肺脈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平。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來如物之浮,如風吹鳥背上毛者,死。真肺脈至,大而虛。
    又,如以毛羽中人皮膚,其色赤,其毛折者死。
    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眩者曰春病,眩甚曰即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熱,脈數頰赤者,死也。
    又,久欬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澀,今反浮大;色當白,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也。
    肺病喘咳,身但寒無熱,脈遲微者,可治。
    秋王于肺,其脈當浮澀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長,是火刑金,亦不可治。
    又,得軟而滑者,腎來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緩者,是脾來生肺,不治而差。反弦而長者,是肺被肝從,為微邪,雖病不妨。虛則不能息,耳重,嗌干,喘咳上氣,胸背痛有積,則脅下脹滿。
    中風,則口燥而喘,身運而重汗出,而冒悶,其脈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中熱,則唾血,其脈細緊浮數芤滑,皆失血。病此由燥擾嗔怒,勞傷得之,氣壅結所為也。
    肺脹,則其人喘咳,而目如脫,其脈浮大者是也。
    又,肺痿則吐涎沫,而咽干欲飲者,為愈;不飲則未差。
    又,咳而遺溺者,上虛不能制下也。其脈沉濁者,病在內;浮清者,病在外。
    肺死,則鼻孔開,而黑枯喘,而目直視也。
    又,肺絕則十二日死,其狀足滿,瀉痢不覺出也。面白目青,此謂亂經,此雖天命,亦不可治。
    又,飲酒當風,中于肺則咳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無血者,可治;面黃目白者,可治;肺病顂赤者,死。
    又,言音喘急,短氣,好唾[一作睡],此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又,陽氣上而不降,燔于肺,肺自結邪,脹滿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說,而口鼻張,大小便,頭俱脹,飲水無度,此因熱傷于肺,肺化為血,不可治,則半歲死。
    又,肺瘧,使人心寒,寒甚則發熱,寒熱往來,休作不定,多驚咳喘,如有所見者是也,其脈凈而緊。又,滑而數;又,遲澀而;皆為肺瘧之脈也。
    又,其人素聲清而雄者,暴不響亮,而拖氣用力,言語難出,視不轉睛,雖未為病,其人不久。
    又,肺病實則上氣,喘急咳嗽,身熱脈大也。虛則力乏喘促,右脅脹,語言氣短[一作促]者是也。
    又,乍寒乍熱,鼻塞頣赤,面白皆肺病之候也。
2217
 樓主| 發表于 2022-12-8 08:46:33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2年12月1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龍眼”“白頭翁”“羊躑躅”三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分享了《神農本草經》中的“龍眼”“白頭翁”“羊躑躅”三味藥。
        龍眼,龍目(《吳普》)、圓眼(俗名)、益智(《本經》)、亞荔枝(《開寶》)、荔枝奴、 驪珠、燕卵、蜜脾、鮫淚、 時珍曰∶龍眼、龍目,象形也!秴瞧毡静荨分^之龍目,又曰比目。曹憲《博雅》謂之 益智!钢髦巍刮迮K邪氣,安志厭食。除蠱毒,去三蟲。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本經》)。開胃益脾,補虛長智(時珍)。
       白頭翁,別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姑草等等。
治療痔瘡等出血癥狀。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鼻衄,血痔。

        羊躑躅,別名黃杜鵑(《蒙筌》)、羊不食草(《拾遺》)、鬧羊花(《綱 目》 弘景曰∶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名。鬧當作惱。惱,亂也。
辛,溫,有大毒。
權曰∶惡諸石及面,不入湯使,伏丹砂、 砂、雌黃,畏梔子。

「主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本經》)。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218
 樓主| 發表于 2022-12-8 08:48:04 | 只看該作者
各位中醫同道,中醫愛好者:
        大家好!“世中聯一技之長分會”《空中課堂》周五講課組成員雷寶淳跟大家一起學習《醫學三字經》,  作者是清代醫家陳修園。
   以詩贊之:醫學啟蒙三字經,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徑修園指,理法得來可順行。

    今天(2022年12月2日)分享的內容如下:
【咳嗽第四】
   氣上嗆,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輕,肺如鐘,撞則鳴,風寒入,外撞鳴,癆損積,內撞鳴,誰治外,六安行,誰治內,虛癆程,挾水氣,小龍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細味,一齊烹,長沙法,細而精。
【瘧疾第五】
  瘧為病,屬少陽,寒與熱,若回翔,日一發,亦無傷,三日作,勢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熱偏盛,加清涼,寒偏重,加桂姜,邪氣盛,去參良,常山入,力倍強,大虛者,獨參湯,單寒牡,理中匡,單熱癉,白虎詳,法外法,辨微茫,消陰翳,制陽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
  濕熱傷,赤白痢,熱勝濕,赤痢漬,濕勝熱,白痢墜,調行箴,須切記,芍藥湯,熱盛餌,平胃加,寒濕試,熱不休,死不治,痢門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內暢遂,嘉言書,獨得悶,寓意存,補金匱。

      期待雷寶淳分享,歡迎批評指正
各位中醫同道,中醫愛好者:
            祝賀河北中醫雷寶淳在醫大講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學習了《醫學三字經》 【咳嗽第四】、 【瘧疾第五】、【痢疾第六】的有關內容。
    《素問》《湯液經》都是臟腑分證,咳嗽、瘧疾都需要臟腑辨證,“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瘧疾、痢疾也離不開臟腑辨證,這是中醫的整體觀念的體現,也是臨床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
  《醫學三字經》很概括地介紹這幾個病的診治特色,便于記憶,尤其是重視張仲景的方劑,這固然很好,但是,對于后世的方劑也應該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還有很多“非藥物療法”,針刺、拔罐、藥浴、按摩、艾灸,也可以選用!笆ト穗s合以治”,也是中醫的傳統。
      感謝雷寶淳講述和分享。

2219
 樓主| 發表于 2022-12-8 08:48:49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12月3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我們接著學習曹東義教授編著的《永遠的大道國醫》的內容:
         第三章:正視中醫現實作用。
         第九節:慢性病治療中醫有方法學優勢。
        為了說明中醫藥治療慢性病的特色,我們必須首先明確什么是慢性?慢性病是如何發生的?也就是說人體為什么在急性病階段沒有治好,轉成了慢性?或者為什么有些疾病在發病的時候,就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之間疾病已經發展為“慢性病”了。
        中醫學的思想方法不是“分而查之”,也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合而查之”與“合而治之”。
       屆時衡水中醫師王群才和各位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接著講述了曹東義《永遠的大道國醫》   第三章:正視中醫現實作用之“慢性病治療中醫有方法學優勢”的有關內容。
      西方醫學傳入一百多年,改變了國人的就醫格局,中醫藥不斷被“邊緣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不斷深入,中醫傳承的困難,西醫市場醫學弊端的暴露,慢病高發難治,費用高昂難付,化學制藥濫用成災,以及中華民族復興的到來, 需要重新認識中醫藥,需要用中醫藥的大智慧,帶領世界走向健康。
      中醫的方法不是“分而查之”,也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合而查之”與“合而治之”,是一攬子解決問題,是把人放在天地萬物之中,道法自然,維護健康,調理亞健康,治療不健康,全生命周期關愛每個人。

       感謝衡水中醫師王群才的講述和分享。

2220
 樓主| 發表于 2022-12-8 08:49:32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2年12月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姬領會與大家一起學習《臨證本草》一書。全面準確的把握中藥效用,并能靈活應用,這對于一名中醫臨床醫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臨證本草》一書把每味中藥談的比較透徹和全面,特別是一些經驗,拿來就能用。今晚,我們一起學習!
        祝賀山東淄博名醫姬領會院長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學習了《臨證本草》一書的有關內容。
《臨證本草》一書把120味常用中藥,用4688條歷代中醫著作應用經驗進行佐證,著作注意用小方說藥效。談的比較透徹和全面,特別是一些經驗,拿來就能用。有介紹說作者:陶御風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04月 。
  作者 陶御風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
職  稱:主任醫師
擅  長:頑固性咳嗽/過敏性鼻炎/胃病/冠心病/心肌炎/早搏及因工作壓力大/情志不暢或性格偏內向所致失眠/便秘/月經失調/乳腺增生病/青春痘/口腔潰瘍/牙齒過敏疼痛等病癥。收起↑
執業經歷:陶御風,主任醫師,擅長頑固性咳嗽,過敏性鼻炎,胃病,冠心病,心肌炎,早搏及因工作壓力大,情志不暢或性格偏內向所致失眠,便秘,月經失調,乳腺增生病,青春痘,口腔潰瘍,牙齒過敏疼痛等病癥。
       今天講的一味麻黃,就有如此之多的運用經驗。,
       感謝姬領會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23:48 , Processed in 0.17161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