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441
 樓主| 發表于 2023-6-9 08:26:24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6月3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藥知識普及讀本》。
         中醫學是既淺顯易懂,人人可學,人人能用的大眾醫學,也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現代科學仍然無法完全揭密的科學醫學。
        這本小冊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地介紹了中醫的歷史概況,基礎理論構成,診法治病特色,養生保健方法。
        第一章:中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八節:明清溫病新說蜂起。
       第二章:中醫巧妙認識生態人體。
        第一節:天地之間人何以生。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編著的《中醫藥知識普及讀本》 第一章:中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八節:明清溫病新說蜂起。
       清代溫病學家在前人有關認識的基礎上,對仲景關于溫病的定義進行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只在“伏氣溫病”項下,保留仲景關于溫病的思想。
首先,關于溫病的名稱,清代溫病學家認為除了冬季的傷寒之外,四時皆有熱病,它們總稱溫病而不是總稱傷寒或廣義傷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其上焦篇云:“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溫疫、有溫毒、有暑溫、有濕溫、有秋燥、有冬溫、有溫瘧!眳蔷贤ㄋf的這九種溫病,幾乎囊括了仲景時代的所有外感熱病。所不同的是:仲景《傷寒例》用廣義傷寒來概括這九種溫熱病,而吳鞠通則用廣義溫病來概括。
葉天士在《溫熱論》和《三時伏氣外感篇》中,將春溫、風溫、暑溫、濕溫、秋燥等四時溫熱病,都歸為廣義溫病之中,反映了葉天士的廣義溫病思想。
吳鞠通云:“此九條(溫。,見于王叔和《傷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牽引《難經》之文以神其說。按時(代)推病,實有是證,叔和治病時,亦實遇是證。但叔和不能別立治法,而敘于《傷寒例》中,實屬蒙混,以《傷寒論》為外感之妙法,遂將一切外感,悉收入《傷寒例》中,而悉以治傷寒之法治之!
吳鞠通承認仲景時代也有他說的幾種溫病,其區別只是他用溫病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而仲景、叔和卻是用傷寒的方法進行治療的。他的這一觀點,與葉天士《溫熱論》所說如出一轍。
感謝王群才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42
 樓主| 發表于 2023-6-9 08:27:32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6月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中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學習第八章神志失常類疾病之癡呆,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神志病學》第八章神志失常類疾病之癡呆。
         癡呆是指較嚴重的、持續的認知障礙。臨床上以緩慢出現的智能減退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人格改變,但沒有意識障礙。因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故又稱為慢性腦病綜合征。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意識與五臟有關,《內經》說: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為五臟所主。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氣未并,五臟安定,邪客于形,灑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經絡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則瀉其小絡之血,出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443
 樓主| 發表于 2023-6-9 08:28:0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6月5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一、醫經學派形成與發展
(三)外延發展期
4.史冊無名張仲景,千古流芳《傷寒論》
張仲景身世讓世人迷惑,是因為《后漢書》《三國志》沒有他的傳記,根據他自己所寫的《傷寒雜病論》序言,他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左右開始寫作這部著作,因此,學術界推測他那時50多歲,因此,暫定他出生于公元150年的漢桓帝時期。張仲景所處的時代,戰亂不斷,疾病流行。他對醫經的研究與繼承,從現有的文獻考察,可以從《傷寒論·傷寒例》入手。由于張仲景的著作早期失傳,魏晉之際的太醫令王叔和對仲景的著作加以整理,才使其得以流傳到后世。

5.叔和慧眼尊仲景,醫典精華存《脈經》
王叔和名熙,漢未至西晉期間“高平”人,其里籍一說山東巨野,一說山西高平;矢χk《甲乙經·序》云:“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指事施用!边@就是人們認為王叔和整理過仲景《傷寒論》的依據。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曹東義主編的《醫經學派》4.史冊無名張仲景,千古流芳《傷寒論》;5.叔和慧眼尊仲景,醫典精華存《脈經》的有關內容。
       張仲景在特殊的時代傳承創新了前人的經驗,由于他是長沙太守,不是專業的“方技”人士,也沒有特殊的“政績”,因此“史書無傳”;
        “太醫令”王叔和在《脈經》之中,充分吸收了張仲景的學術著作內容;同時整理了張仲景的著作,讓張仲景的書籍得以流傳后世,他具有獨特的貢獻。
       這些歷史往事,在書寫很不方便的“竹簡醫學時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感謝霍立軒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44
 樓主| 發表于 2023-6-9 08:28:4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6月6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師為大家講述《傅青主女科》產后篇的原文與評注。
產后少腹痛,產后氣喘,產后惡寒身顫,產后惡心嘔吐。
      請大家關注收聽盧青玉的講述。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醫學碩士盧青玉主治醫師講座成功!她為大家講述了《傅青主女科》產后少腹痛,產后氣喘,產后惡寒身顫,產后惡心嘔吐的有關內容。
       傅青主說,婦人產后少腹疼痛,甚則結成一塊,按之愈疼,人以為兒枕之疼也,誰知是瘀血作祟乎!夫兒枕者,前人謂兒頭枕之物也。兒枕之不疼,豈兒生不枕而反疼,是非兒枕可知矣。既非兒枕,何故作疼?乃是瘀血未散,結作成團而作疼耳。凡此等癥,多是壯健之婦血有余,而非血不足也。似乎可用破血之藥;然血活則瘀血自除,血結則瘀作祟;若不補血而反敗血,雖瘀血可消,畢竟耗損難免,不若于補血之中,以行逐瘀之法,則氣血不耗,而瘀亦盡消矣。方用散結定疼湯。
當歸(一兩,酒洗)   川芎(五錢,酒洗)
丹皮(二錢,炒)    益母草(三錢)
黑芥穗(二錢)     乳香(一錢,去油)
山楂(十粒,炒黑)   桃仁(七粒,泡去皮尖,炒,研)
水煎。服一劑而疼止而愈,不必再劑也。此方逐瘀于補血之中,消塊於生血之內,妙在不專攻疼病而疼病止。彼世人一見兒枕之疼,動用元胡、蘇木、蒲黃、靈脂之類以化塊,又何足論哉!

      感謝盧青玉碩士主治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45
 樓主| 發表于 2023-6-9 08:29:34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6月7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的內容,題目是路志正先生論述中醫傳統科研方法與中醫學術發展之我見。
幾千年以來,中醫從來沒有停止過科學研究,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充實進來。這是一條自身發展的成功之路,如今又多了現代科學手段的補充。更應該有更大更快的進步,但是如果完全拋棄,取代,背離了我們幾千年的經驗和道路,就不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是難免“毀玉”了。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學習了張曉彤先生的著作《中醫沉思錄》關于路志正先生論述中醫傳統科研方法與中醫學術發展之我見。
         路志正,字子端,號行健,1920年生于河北藁城。幼承家學,正步杏林。1934年入伯父路益修創辦的河北中醫學校學習,先后拜路益修、孟正己、王步舉等名醫為師,盡得真傳。1939年醫校畢業,步入杏林,懸壺鄉里,越十年學驗漸豐。1952年入衛生部中醫司工作,參與“一司兩院”(中醫司、中研院、四所中醫學院)創建,最早參與并主持對中醫藥治療乙腦成效的認定,將中醫治療腹水的經驗用于血吸蟲病防治,支邊期間成功搶救包鋼大面積鐵水燒傷工人,參加《中國針灸學概要》編寫,為針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礎。他在衛生部工作20多年,1973年時婉拒領導安排的行政工作,到廣安門醫院,從事風濕病、心肺疾病、中醫疑難病臨床科研教學工作,成立全國最早以研究內科疑難病癥痹證為主的內科研究室,擔任第一屆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主任委員,主編第一部中醫風濕病學專著,創建風濕病學科。通過建學科,興特色,創學會,做科研,抓急癥,育英才,為廣安門醫院建設發展和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446
 樓主| 發表于 2023-6-9 08:30:23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3年6月8日)我們將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來共同學習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今天要分享的是《神農本草經》中的“陸英”“陸藿”“六畜毛蹄”“膚青”四味藥。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學院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為主要參考書目,分享了《神農本草經》中的“陸英”“陸藿”“六畜毛蹄”“膚青”四味藥。
                陸英,別名:接骨草、臭草、走馬風、七葉根、七葉麻、蒴藋、走馬前、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葉金、蒴藋、接骨草、排風藤、鐵籬笆、臭草、苛草、英雄草、走馬箭、排風草、八棱麻、大臭草、七葉麻、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秧心草、烏雞腿、小接骨丹、水馬桑、水椿皮、七爪陽姜、屎缸杖、掌落根、散血椒、梭草、七葉蓮、七葉黃香!钢髦巍构情g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 風毒,香港腳上沖,心煩悶絕,水氣虛腫。風瘙皮肌惡癢,煎湯入少酒浴之,妙(甄權)。
       陸藿,鹿藿,味苦,平,無毒。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 ,瘍氣。生汶山谷。
陶隱居云∶方藥不復用。人亦罕識,葛根之苗,又一名鹿藿。唐本注云∶此草所在有之,苗∶山人謂之鹿豆,亦堪生啖。今所在有。五月、六月采苗,曬干之。爾雅云∶ ,鹿藿。其實。釋曰∶ ,一名鹿藿。其實名 。郭云∶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
       六畜毛蹄,味咸平。主鬼注蠱毒。寒熱驚癇?褡。駱駝毛尤良。六畜遂字。四體分施。附膚燎墜。剔腹益姿。圓歧蹄辨。攫裂甲披。明駝溫縟。避暑毛吹。漢書傳。六畜遂字。孟子。施于四體。燕書。賈堅彎弓射牛于百步之外。附膚落毛。柳文。覆墜之易如燎毛。
      膚青,味辛平。
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惡創。生川谷。
《名醫》曰: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
案陶宏景云:俗方及仙經,并無用此者,亦相與不復識。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447
 樓主| 發表于 2023-6-15 19:42:49 | 只看該作者
           各位師兄師姐各位中醫同道,今天(2023年6月9日)由黃小平院長,在上海泰坤堂給大家講述山東中醫學報的《名老中醫之路》萬又生先生,題目是
“寢饋歧黃五十年”
萬友生先生,江西建人,解放后歷任紅西省中醫進修學校、江西中醫?茖W校和江江西中醫學院教導處主任,中南區衛生部中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西中醫藥月刊接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精通傷寒和溫病。
請曹老師和各位,敬請聆聽,批評指正!
              祝賀黃小平院長,在上海泰坤堂中醫院講座成功!他給大家講述了《名老中醫之路》萬又生先生“寢饋歧黃五十年”的有關內容。
        萬友生(1917年—2003年 ),漢族,男,別號松濤,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鄉人,江西省全國著名的中醫學術專家。萬友生生前曾任省衛生廳中醫科負責人、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 [1]  、中華中醫學會第一、第二屆常務理事等職,傾畢生精力提出寒溫統一的外感熱病理論體系,在全國中醫學術界獨樹一幟。幼從飽學儒士習文十載,愛好書、畫、詩、棋。長而奉父命繼承祖業(曾祖父乃商而醫者,祖父僅承其商業,常以未能繼其醫業為憾)學醫,就讀于江西國醫專修院,三年(1934~1937年)有成,出而問世。適值八年抗戰、十年內戰,攜家輾轉行醫于贛江兩岸之城鄉。醫途雖苦,蔗境彌甘,學驗漸豐,醫名漸顯。自1951年起,參加江西省人民政府衛生廳從事中醫工作,先后任江西省中醫進修學校、江西中醫?茖W校和江西中醫學院教導副主任,內科和傷寒溫病、熱病教研室主任,江西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等職,并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江西省中醫學會名譽會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及主任醫師。為我國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高級知識分子。
治學崇尚張仲景《傷寒論》和吳鞠通《溫病條辨》,兼采上自《內經》、《難經》,下及歷代寒溫各家學說之長,極力倡導寒溫統一。且善取西醫及現代科學之長,為我所用。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有突出貢獻。
       感謝黃小平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448
 樓主| 發表于 2023-6-15 19:43:31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6月10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中醫藥知識普及讀本》。
         中醫學是既淺顯易懂,人人可學,人人能用的大眾醫學,也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現代科學仍然無法完全揭密的科學醫學。
        這本小冊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地介紹了中醫的歷史概況,基礎理論構成,診法治病特色,養生保健方法。
        第二章:中醫巧妙認識生態人體。
       第二節:睜眼就可以看見陰陽。
        很多不了解中醫的人,往往說陰陽是玄虛的,說那是算命先生的把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陰陽學說一點也不玄虛,它是古人對于自然界萬事萬物觀察,總結之后提出來的普遍規律。
        第三節:沒有人類五行不轉。
       所謂五行,是古人總結的一套學說,主要用來說明萬事萬物的互相聯系、互相資生、互相制約、達到生態平衡。是一個善于解決多因素平衡、和諧、共存的學問,是很可貴的理論方法。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主編的《中醫藥知識普及讀本》 第二章:中醫巧妙認識生態人體。 第二節:睜眼就可以看見陰陽, 陰陽學說是古人對于自然界萬事萬物屬性和變化規律的總概括,最常見的是物象,比如白天和夜間,水和火,男女; 第三節:沒有人類五行不轉,印度四大、希波克拉底四元素都沒有金,作為工具代表的金,不是自然物,而是人類勞動的成果,金克木、金生水、火克金、土生金都與人類勞動有關系,是與時間和空間結合后的“哲學”概念。是閉環管理的互相聯系、互相資生、互相制約、達到生態平衡。是一個善于解決多因素平衡、和諧、共存的學問,是很可貴的理論方法。
        感謝王群才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449
 樓主| 發表于 2023-6-15 19:44:09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6月11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中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學習第八章神志失常類疾病之癡呆,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神志病學》第八章神志失常類疾病之癡呆的有關內容。
          癡呆和阿爾茲海默癥的區別
       癡呆這個詞很不好聽,是對于身體狀態的判斷,西醫有一個類似的稱謂叫,阿爾茨海默氏病,兩者的概念不同而又有密切的聯系。
        導致癡呆有非常多的原因,比如有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阿爾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癡呆,路易體癡呆,額顳葉癡呆等,這些變性疾病都可以導致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出現癡呆的臨床癥狀。另外,有一些酒精中毒,腦血栓,腦出血,維生素B12缺乏也可以引起。
        阿爾茨海默病(AD),又譯為阿茲海默病、具體病因不明,有很多相關的原因,常見于老人失智癥、老年癡呆癥、腦退化癥,是一種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也是失智癥中最普遍的成因,癥狀表現為逐漸嚴重的認知障礙(記憶障礙、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空間認知機能、問題解決能力的障礙),逐漸不能適應社會。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1年的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約3650萬人患有癡呆癥,每7秒就有一個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理解會話內容,無法解決如攝食、穿衣等簡單的問題,最終癱瘓在床,病情惡化的途中有的患者會伴有被害妄想幻覺等現象出現。通常還能見到諸如行為語言粗暴、舉止下流等周邊癥狀,所以在護理上有很大的困難。阿茲海默老年癡呆癥通常在老年期(60歲以上)發病。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450
 樓主| 發表于 2023-6-15 19:44:3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6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一、醫經學派形成與發展
(三)外延發展期

6.皇甫謐發奮著作《針灸甲乙經》
皇甫謐(215~282年),魏晉間醫學家。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幼年過繼于叔父,遷居新安(今河南澠池)。由于深得叔父叔母寵愛,故貪玩好游,無心向學。20歲那年,幸得叔母流淚苦勸,皇甫謐幡然醒悟,悔過自新,改弦更張,矢志苦學,終成為當時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醫學家。

7.全元起《素問注》提供古代信息
南北朝時期梁代的全元起整理《黃帝內經素問》,他的分篇內容,不同于唐代的王冰《素問注》,可以為大家了解《內經》古代傳本的線索。

8.唐代王冰系統整理《素問》影響遠
王冰,號啟玄子,又作啟元子。約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貞元20年(805年),里居籍貫不詳,唐寶應中(762~763年)為太仆令,故稱為王太仆。

9.張景岳《類經》學術成就高
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1563~1640)編撰《類經》,他認為《內經》的文字“言言金石,字字珠璣,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遺”,因此,他把《內經》文字,以類相從,重新編排,著成《類經》。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東義主編的《醫經學派》一、醫經學派形成與發展(三)外延發展期
6.皇甫謐發奮著作《針灸甲乙經》7.全元起《素問注》提供古代信息8.唐代王冰系統整理《素問》影響遠9.張景岳《類經》學術成就高。
        盡管張仲景、王叔和都引用過《素問》《靈樞》,但是并沒有把這兩本書當作《黃帝內經》。
       自從皇甫謐認定《素問》《靈樞》就是《黃帝內經》之后,更加引起大家的重視,對其進行?闭淼膶W者越來越多,進行分類研究,或者對其中內容加以闡發,形成獨特主張的學術見解者也時有所見。
      感謝霍立軒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6 18:06 , Processed in 0.11099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