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661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0 10:11:4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12月19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繼續為大家講述《神醫扁鵲之謎》之<扁鵲內外經的探討>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培紅的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講座成功!她繼續為大家講述了《神醫扁鵲之謎》之<扁鵲內外經的探討>的有關內容。
        《漢書·藝文志》云:“《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二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右醫經七家,二百十六卷。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和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這“醫經七家”之中,黃帝屬于托名,白氏不知是誰,能夠證實的歷史人物只有扁鵲。
       西漢年間,公乘陽慶在傳給倉公醫書時,稱這批醫書為“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
       余嘉錫《古書通例》認為,周秦諸“古書不題撰人”,不僅四書五經如此,周秦諸子亦然。扁鵲述長桑君之學,雖有所創見補正,其所著醫書不自署姓名也在情理之中。
      扁鵲著書既不自暑姓名,司馬遷云:“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其根據何在呢?這是因為扁鵲醫學也是一種專門之學,師徒授受皆有淵源,即使是口傳心授也往往能知來自扁鵲。
        感謝張培紅院長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662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7 20:27:57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12月20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高春花給大家分享《經絡腧穴學》。第18講主要學習《經絡腧穴學》中特定穴之八脈交會穴及八會穴。八脈交指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經氣相通的八個特定穴,即 公孫 、 內關 、 后溪 、 申脈 、 足臨泣 、 外關 、 列缺 、 照海 。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是八會穴。
                  祝賀河北中醫針灸講師高春花主治醫師講座成功!她給大家分享了《經絡腧穴學》。第18講特定穴之八脈交會穴 公孫 、 內關 、 后溪 、 申脈 、 足臨泣 、 外關 、 列缺 、 照海的有關內容。
         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其功能有:1、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2、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
       感謝高春花主治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663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7 20:28:47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3年12月21日)我們將以《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為主要書目,來共同溫習臨床中藥學的知識內容。
        今天分享各論部分第二十六講“清熱燥濕藥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苦參”,內容為上述藥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點、配伍應用及使用注意。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今晚以《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為主要書目,來共同溫習臨床中藥學的第二十六講“清熱燥濕藥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苦參”的有關內容。

        黃芩,諸熱黃膽,腸 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本經》)。療痰熱胃中 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別錄》)。治熱毒骨蒸, 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擁氣,治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甄權)。下氣, 主天行熱疾,疔瘡排膿,治乳癰發背(大明)。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療上熱, 目中腫赤,瘀血壅盛,上部積血,補膀胱寒水,安胎,養陰退陽(元素)。治風熱濕熱頭疼, 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時珍)。
     黃連,熱氣,目痛 傷泣出,明目,腸 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本經》)。主五臟冷熱,久下泄 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濃腸益膽,療口瘡( 《別錄》)。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天行熱疾,止 盜汗并瘡疥。豬肚蒸為丸,治小兒疳氣,殺蟲(大明)。羸瘦氣急(藏器)。治郁熱在中,煩 躁惡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元素)。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好古)。去心竅惡血。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干燥樹皮。前者習稱“川黃柏”,后者習稱“關黃柏”?扇胨,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
清熱燥濕

龍膽草,;瀉肝定驚。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
感謝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664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7 20:29:44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23年12月22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體質腫瘤學》的內容,題目是生病起于過用,自救互救是關鍵。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那么到底什么是?什么又不是病呢?我們追根溯源,從古老的《黃帝內經》談起!秲冉洝吩:”陰陽失調即為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弊鎳t學認為,疾病就是一個正氣和邪氣相互斗爭的過程。中醫治病就是一個糾偏的過程,千年傳承的湯藥就是用中藥的四氣五味之偏性。來糾正人體的陰陽之偏。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講座成功!他繼續與大家一起學習了《體質腫瘤學》的內容,題目是生病起于過用,自救互救是關鍵。
        《內經》說,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行傷筋,久立傷骨。
生理機能過度勞累,就會造成傷害,氣血不暢,因虛致瘀,久瘀成毒,因毒致害,腫瘤的發生就是內外有害因素太多,導致癌瘤產生。

預防和治療這類疾病,需要“內求自身正氣,外求醫生幫助”。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講述。
2665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7 20:30:35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12月23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外求內養找健康》這本書的內容。
        國醫大師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長壽是人們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醫幾千年以來,對此積累了深厚的理論,探索出豐富的經驗。
        引言:養生保健是中醫的一個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來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漸尋找出來一些正確的方法和理論,值得人們珍惜和借鑒,因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隨意創造,也不能推倒重來。
       第二章:向內保養培正氣,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藥,是養生保健過程之中的早期階段,向內”反求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養生保健措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向內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論基礎。
        第一節:人體內外相關,表里和諧如一。
       4.民以食為天,饑餓不利養生。
       5.七情守中和,過激傷五臟。
       第二節:氣功鍛煉好處多,強壯身體靠自我
       1.氣功健身,重視行氣
       2.內丹興起,外丹衰落
       3.表彰氣功,推動發展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外求內養找健康》
       第二章:向內保養培正氣,健康生活靠自己。
        第一節:人體內外相關,表里和諧如一。
       4.民以食為天,饑餓不利養生,飲食養生是很重要的內容,不當飲食可以產生疾病,好的飲食能夠幫助疾病恢復。
       5.七情守中和,過激傷五臟,六淫傷皮毛,七情直接傷五臟,所以,養生首先是要養心。
       第二節:氣功鍛煉好處多,強壯身體靠自我
       1.氣功健身,重視行氣,氣功的名詞出現的恨晚,但是氣功的實際運用是很早的,先秦就有“行氣玉佩銘”,導引術也有很多氣功的內容。
       2.內丹興起,外丹衰落,外丹是冶煉重金屬,因此,雖然有效果,但是常中毒!皻獬恋ぬ铩钡腻憻捝眢w就避免了這些毛病。
       3.表彰氣功,推動發展,建國初期,氣功鍛煉治好了很多人的慢性病,甚至是沒有查出來的病也好了。但是,由于漏洞太多,被邪教利用,就害了中醫。
感謝王群才中醫師的講座和分享!


2666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7 20:31:19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2月2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中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學習第十章神志失和類疾病之驚病,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神志病學》第十章神志失和類疾病之驚病。
       中醫認為腎在志為驚恐,“驚則氣亂”、“驚則氣下”,人一受驚嚇,容易大小便失禁,或者考試之前小便頻數,都與驚恐緊張有關系。
        杯弓蛇影,也是這樣的漢語成語,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復句式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于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怪神》,《晉書·樂廣傳》又有類似故事記載 。原義是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667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7 20:31:4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2月25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第三章  醫經學派對中醫學術發展的影響

三、運用臟腑辨證治療雜病

(六)內傷虛損啟迪后世腎命學說
2.張元素重視腎命學說,啟迪后學溫補學派
3.朱丹溪等創新論,彌補內傷不足
4.趙獻可引進太極學說闡發命門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第三章  醫經學派對中醫學術發展的影響、三、運用臟腑辨證治療雜。﹥葌摀p啟迪后世腎命學說、2.張元素重視腎命學說,啟迪后學溫補學派;3.朱丹溪等創新論,彌補內傷不足;4.趙獻可引進太極學說闡發命門。
         張元素說:“腎者,精氣之舍,性命之根。--腎氣絕,則不盡天命而死也!薄澳I本無實,不可瀉!薄懊T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則為漏,升則為鉛,主三焦元氣!
張元素認為腎是性命的根本,命門是相火、三焦元氣的根本,“天地之始”,即陰陽之根,明代趙獻可繼承和發展了他的思想,提出腎與命門是人身之太極,與其有著學術上的繼承關系。
李東垣雖然是張元素的徒弟,但對腎和命門少有論述,僅僅提到脾胃虛損,谷氣下流于腎,陰火上升,發為內熱。治療上未作特殊關照。
         趙獻可云:“東垣之法,方士之繩墨也。然壯火之主,益火之原,此東垣之未及也!闭驗橼w氏看到了東垣學說的長處與不足,故才另據易學“先天”“后天”有關學說進行闡發,以完善對東垣所開創的內傷虛損病機的探討。
        感謝霍立軒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668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4:09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3年12月27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秀民給大家分享《醫林集腋》。我們主要學習《內經》釋疑一則,讀經有感話呃逆,肝膽部位和虛實證候,臟腑陰陽經相配歌,重視發掘民間有效療法,民間的疫情報告與生育報喜,羅天益與《衛生寶鑒》,升降散運用一得,升降散與內府仙方。敬請大家關注!
              祝賀河北中醫王秀民主任在石家莊市中醫院講座成功!她給大家分享了《醫林集腋》學習國醫大師路志正先生《內經》釋疑一則,讀經有感話呃逆,肝膽部位和虛實證候,臟腑陰陽經相配歌,重視發掘民間有效療法,民間的疫情報告與生育報喜,羅天益與《衛生寶鑒》,升降散運用一得,升降散與內府仙方。
          路志正先生學養深厚,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路老重脾胃調五臟六腑十八字訣: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素問·太陰陽明論篇》),故“中央”即指中焦脾胃!八呐浴辈⒉痪窒抻谒闹,除“中央”脾胃以外的其余臟腑、十二經脈,甚至運行于全身的氣血津液等均屬于“四旁”范疇。路老認為:持中央可以“生養氣血”“滋養五臟”“生長肌肉”“束利機關”“通利孔竅”“滋養脈絡”,故調理脾胃是治療各種疾病的重中之重的核心。

治療特色:善調升降,“動”中求衡。路老治病側重脾胃,善從脾胃著手治療五臟六腑的疑難病證。而調脾胃又首善調升降。因為路老的學術思想最重視“動中求衡”,認為生命在于“動” ,動而不止則變化生。
遠剛燥,藥取輕清展氣。堆積的病理產物非單純化痰行氣、利水、消積、活血所能除。關鍵:如何恢復臟腑的自身功能,使臟腑“動”。路老使之動的方法:不用蠻力、不用剛燥、善以巧制勝。多用花蕊卉穂芳香之品、以輕清展氣。如八月札、娑羅子、玫瑰花、綠萼梅、玉蝴蝶、金蟬花或蟬衣等輕清之品。

        感謝王秀民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669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4:57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3年12月28日)我們將以《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為主要書目,來共同溫習臨床中藥學的知識內容。
        今天分享各論部分第二十七講“清熱涼血藥水牛角、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內容為上述藥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點、配伍應用及使用注意。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祝賀河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以《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為主要書目,共同溫習了臨床中藥學第二十七講“清熱涼血藥水牛角、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的有關內容。

        水牛角是中藥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熱,涼血,定驚,解毒。治傷寒溫疫熱入血分,驚狂,煩躁,譫妄,斑疹,發黃,吐血,衄血,下血,癰疽腫毒。
       地黃,主治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療折跌絕筋。久服 輕身不老,生者尤良(《本經》)。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 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別錄》)。
助心膽氣,強筋骨長志,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暈(大明)。
產后腹痛。久服變白延年(甄權)。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除皮膚燥,去諸濕熱 主 心病掌中熱痛,脾氣痿蹶嗜臥,足下熱而痛(好古)
      玄參,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病后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赤芍具有養陰、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跌撲損傷。
       紫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溫熱斑疹,濕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670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5:48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東義老師好,各位師兄師姐,各位中醫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聯一技之長空中課堂又和大家相會了,我是來自河北的劉云雙,今天晚上(2023年12月29日)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名老中醫之路,今天要學習的是賀本緒老中醫的學貴有恒,實踐第一。他是山西省靜樂縣人,少年時期開始從師學醫,青年時期在當地執教兼行醫。1937年參加革命,歷任山西省犧盟會靜樂分會協助員、軍醫、衛生隊長、科長等職。1954年轉業后曾任陜西省衛生廳中醫處副處長,陜西省藥物研究所副所長,現任陜西省中醫研究所顧問。畢生精研《內經》,《本草》等醫籍,重視吸收民間醫療經驗,學術上講求實際,對脾、肺、腎學說有獨立的見解,并貫穿于診療之中。著作有《賀本緒醫案》、《簡效百方錄》等,待出版。
請曹老師和大家收聽指導。
                祝賀河北中醫劉云雙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學習了名老中醫之路賀本緒老中醫的有關內容。
         賀本緒(1906-1990)先生是山西靜樂人,從15歲起在課余從師學醫。1937年后參加革命,歷任犧盟靜樂縣分會協理員、軍醫、衛生隊長、師后勤衛生處科長等職。轉業后在陜西省衛生廳任中醫處副處長、省藥物研究所副所長、陜西省中醫研究院顧問。他從醫60余年,主攻《內經》《本草》,在學術上重視脾、肺、腎學說,強調宣肺、肅肺、斂(補)肺三法,從而形成其基本學術思想。長期從事臨床研究,擅長診治脾胃病、肝腎病、血液病、糖尿病等內科及嬰幼兒雜證,深得患者贊譽。既專心學習各醫家的學術經驗,亦注意收集民間單驗方達400余方,散失后經過回憶整理出百余方,編成《經效簡易百方錄》,陜西科技出版社1981年出版,這些驗方特點是簡驗廉,即用藥簡單,有的藥可就地取材,不花錢或少花錢,經驗證后療效可靠,非常實用。著作有《經效簡易百方錄》《賀本緒醫話醫案選》《岑山醫論醫案》(已定稿)。業績載入《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收錄他的“學貴有恒  實踐第一”一文)、《陜西名老中醫經驗薈萃》《名老中醫醫話》等。
       他認為,《內經》是學習中醫的恨本,醫學的經典,不獨初學時要學,執醫時始終不能釋手。醫疔經驗越多,對《內經》理解越深刻,越有助于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行執醫以后,應當多參閱歷代各家著作,廣開跟界,擴大思路,多吸收營養以充實自己。 多求名師。初學時必投師,求師指導才能入門。
       感謝劉云雙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執醫以后尤當多請教高明,吸取各種不同學派的經驗,才不至于固步自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08:19 , Processed in 0.0768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