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2671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6:48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3年12月30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外求內養找健康》這本書的內容。
        國醫大師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長壽是人們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醫幾千年以來,對此積累了深厚的理論,探索出豐富的經驗。
        引言:養生保健是中醫的一個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來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漸尋找出來一些正確的方法和理論,值得人們珍惜和借鑒,因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隨意創造,也不能推倒重來。
       第二章:向內保養培正氣,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藥,是養生保健過程之中的早期階段,向內”反求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養生保健措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向內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論基礎。
        第一節:人體內外相關,表里和諧如一。
       4.民以食為天,饑餓不利養生。
       5.七情守中和,過激傷五臟。
       第二節:氣功鍛煉好處多,強壯身體靠自我
       4.經歷坎坷,再現輝煌
       5.氣功方法多,學會就受益
       一.”內養功"的修爍方法:
        內養功是靜功的主要功法之一,經北戴河療養院的劉貴珍整理后,由劉亞非等傳人加以推廣。內養功強調呼吸停頓、氣沉丹田等動作和意念,具有”大腦靜”而”臟腑動”的特點。
       (一)練功前的準備工作
       (二)練功姿式
       (三)調勻呼吸
       (四)意守丹田
      (五)收功
      (六)適應人群
      (七)注意事項
    二、”真氣運行法”的煅煉方法
      (一)練功姿式
     (二)練功時對五官的要求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她講述了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外求內養找健康》 第二章:向內保養培正氣,健康生活靠自己。第一節:人體內外相關,表里和諧如一。第二節:氣功鍛煉好處多,強壯身體靠自我。
       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行氣玉佩銘”,記載了當時健身氣功的情況,這是用玉石雕刻的藝術品。銘文說:“行氣,深(吞)則蓄,蓄則神(伸),神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明(萌),明則長,長則復,復則天。天兀(機)舂(沖)在上,地兀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建國初期,在1955年12月19日中醫研究院成立典禮大會上,唐山市氣功療法小組與石家莊流行性乙型腦炎治療小組、重慶市痔瘺醫療小組、以及治療血吸蟲病藥物“腹水草”的貢獻者,一起受到衛生部的表揚,并接受了衛生部頒發的獎狀和獎金?梢姎夤χ委煹墓πб欢ǚ峭】。
表彰令說:“唐山氣功療法小組:唐山市氣功療法小組是由劉貴珍同志及西醫師王樹彬等組成,氣功療法是我國民族醫學中特有的一種導引治療方法,首先是由劉貴珍同志本身經練氣功治愈胃潰瘍后,乃于一九四九年就開始運用氣功療法為人治病!
       真氣運行,實則是任督交流,也是周天功的初級功法(小周天)的一個過程。它是以練功過程和自身體驗命名的,符合中醫理論,這個詞比較符合中醫科學。但是,如果幾個月、幾年都練真氣運行,也會出偏差,個別的可能出現“氣”亂串等精神障礙。
        感謝王群才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672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7:39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3年12月31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姬領會與大家一起繼續學習《臨證本草》一書。全面準確的把握中藥效用,并能靈活應用,這對于一名中醫臨床醫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臨證本草》一書把每味中藥談的比較透徹和全面,特別是一些經驗,拿來就能用。今晚,我們一起學習!
              祝賀山東淄博名醫姬領會院長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繼續學習《臨證本草》一書關于知母的有關內容。
       知母,別名:兔子油草、大蘆水、媽媽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參等。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花莖自葉叢中長出,圓柱形直立,總狀花絮,成簇,生在頂部成穗狀;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實長橢圓形,內有多數黑色種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強,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長,是綠化山區和荒原的首選品種,全年各季節都能播種,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該種干燥根狀莖為著名中藥,性苦寒,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利大小便之效。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有"毛知母"與"知母肉"之分。最主要產區在河北。
        感謝姬領會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673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8:1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1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第三章  醫經學派對中醫學術發展的影響

三、運用臟腑辨證治療雜病

(六)內傷虛損啟迪后世腎命學說
5.《醫貫貶》學術批評難免過當

四、指導建立溫病辨證體系
(一)古代溫病屬于狹義溫病
(二)傷寒更感異氣變成眾多溫熱病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第三章  醫經學派對中醫學術發展的影響、三、運用臟腑辨證治療雜。﹥葌摀p啟迪后世腎命學說、5.《醫貫貶》學術批評難免過當、四、指導建立溫病辨證體系(一)古代溫病屬于狹義溫。ǘ﹤挟悮庾兂杀姸鄿責岵。
           外感與雜病各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規律,各有其辨治的體系,但由于歷史發展的不平衡,因虛致邪和因邪致虛,以及其證候、病機、治療方法的交叉與重疊,使二者常;ハ酀B透,互相影響,擺正他們的關系,則可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淺識濫用,多成誤治。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古為今用”是我們深入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素問》提到了“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只是限定了溫病的季節,發生于春季,或者春末夏初。因為《素問·熱論》說:“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后夏至日者為病暑”。反映了《素問》的作者注重發病的季節,而對于證候表現,都以“熱病”概之,并沒有傷寒、熱病、溫病相互區別的含義。因此,才有“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的論述。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于溫病證候定義為:“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皭汉笔翘柋碜C必備的證候,不惡寒就是沒有表證而有里熱證,所以后世有“陽明乃溫病之淵藪”的說法。
         感謝霍立軒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674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8:5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月2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繼續為大家講述《神醫扁鵲之謎》之<扁鵲與難經,素問,靈樞>的關系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培紅的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張培紅主任講座成功!他繼續為大家講述了《神醫扁鵲之謎》之<扁鵲與難經,素問,靈樞>的關系。
        扁鵲醫學著作除《扁鵲內外經》見于《漢書藝文志》之外,《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23卷被列在“經方”之中,其中收有扁鵲治療疾病的方藥經驗,但日久失傳,難以推知其?,F有《難經》一書,相傳為秦越人所著,然不見于《漢書.藝文志》。與《素問》《靈樞》一樣,《難經》書中頻繁引用“《經》言”達35次,幾乎是“八十一難”的半數,其書成于劉向校書之后可知。
    現存醫書中引用《難經》較早者為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因為《難經》與《素問》《靈樞》一樣是成書于東漢的古醫書,其中又匯集了漢以前脈學學術成就的精華,較多地保留了扁鵲所開創的古脈學的原貌,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深受歷代學者重視是情理之中的事,以往認為《難經》是解釋和闡發《素問》《靈樞》的著作,其原因在于對《素問》《靈樞》成書年代和其與《黃帝內經》的關系上存有模糊認識,另外《難經》中所說“經言”有與《素問》《靈樞》中文字相同或相近者,似乎成了《難經》是闡發二書奧旨的。內證”,卻不設想二書中皆引有“經言”,有著共同的祖本,同出一源而互有異詞。其實,三書都是《漢志》醫經七家的延續,皆傳扁鵲之脈學,而又有所發展,豐富了醫學理論的內容,使“方者宗”扁鵲所開創和集成的事業更加完善。
     所以,把《難經》看成是扁鵲學派的著作,是《素問》《靈樞》所構成的黃帝學派醫經之外的學術著作的做法,人為劃線,刀削斧鑿的弊端是難以避免的。我們認為醫學發展過程中,從春秋末到漢代沒有明顯的流派斗爭,《難經》不是《靈樞》《素問》的解經之詞,也不是《累問》《靈樞》的“反對派”或“在野黨”,他們都是扁鵲開創的古醫學在漢代豐富發展的文字結晶。
        感謝張培紅院長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675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19:49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24年1月3日)的空中課堂我們繼續來學習《體質腫瘤學》的內容,題目是腫瘤的檢查與診斷。腫瘤的診斷技術主要有四大類:影像學,內窺鏡,實驗室檢查和病理學檢查,相輔相成,相互補充,診斷不難。我們盡量選用簡單,方便,安全,痛苦少,無創傷或微創,費用低廉的檢查方法。腫瘤的發現和確診一般都是由西醫學方法來完成的,診斷并不難,患者來看中醫的時候呢,主要就是考驗辨證的功夫了。敬請期待劉敬章的分享和講述。
               祝賀河北中醫劉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縣中醫院講座成功!他與大家一起學習了《體質腫瘤學》腫瘤的檢查與診斷。
        中醫與西醫對待腫瘤的認識不一樣,是因為世界觀不同。西醫以有為本,一定要找出腫瘤來,把它切除、或者放療、化療,說是盡量“根治”,但是即使是乳腺癌根治術,也根治不了,因為,根不是外來,而是內生的,每個人都有“癌基因”,一不小心就啟動了,活化了,所以根治只是一個愿望,而不能達到這個目標。每個人,經常有變異的細胞出現,之所以不會形成癌癥,是因為自身的抗病能力好。
       中醫“以無為本”,強調疾病出現的原因,尤其是向內求,認為正氣管不了的東西,就是癌瘤。不強調這個“果”必須消失,而是希望正氣看住它,不發展,帶瘤生存。
       潘德孚先生多年前主張“天下無癌”,就是不怕癌,戰略上藐視癌,對于自身的正氣充滿信心。

感謝劉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講述。
2676
 樓主| 發表于 2024-1-5 09:20:28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張慧康。
        今晚(2024年1月4日)我們將以《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為主要書目,來共同溫習臨床中藥學的知識內容。
        今天分享各論部分第二十八講“清熱解毒藥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青黛、穿心蓮、貫眾”,內容為上述藥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點、配伍應用及使用注意。
        請師父、各位師兄師姐們不吝指教!

敬請期待張慧康講述和分享!
              感謝河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張慧康碩士講座成功!他以《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為主,與大家共同溫習了臨床中藥學第二十八講“清熱解毒藥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青黛、穿心蓮、貫眾”。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主治脹滿下疾、溫病發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其對于頭昏頭暈、口干作渴、多汗煩悶。
        連翹,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本經》)。以作蒸飲酒 病患(《別錄》)。治傷寒瘀熱欲發黃(時珍)。
      大青葉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外感熱病熱盛煩渴;咽喉腫痛;口瘡;黃疸;熱毒痢;急性腸炎;癰疽腫毒;衄血;血淋;外傷出血 。
       板藍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澀,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爛喉丹痧等疾病。
      青黛,性寒、味咸,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主治熱毒發斑、吐血等癥;外敷治瘡瘍,痄腮。
      穿心蓮,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作用。
       貫眾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瘟疫,斑疹,吐血,衄血,腸風。
       感謝張慧康碩士的講述和分享!

2677
 樓主| 發表于 2024-1-15 16:53:47 | 只看該作者
尊敬的曹東義老師好,各位師兄師姐,各位中醫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聯一技之長空中課堂又和大家相會了,我是來自上海的黃小平,今天晚上(2024年1月5日)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名老中醫之路,今天要學習的題目是:《學醫關鍵是在青年時代》介紹重慶市中醫研究所所長: 龔志賢
(1907-1984),四川巴縣人,從事中醫事業五十余年。對于《傷寒論》、《金匱要略》體會較深,擅長靈活運用《傷寒雜病論》方劑于臨床實踐,經驗豐寓,醫理精湛。近幾年來,總結平生所學所得,寫出了《四診概要》、《臨床經驗集》、《肝炎、肝硬化的初步治療經驗》等論著。

請老師和大家指點指正
             祝賀上海中醫黃小平院長講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名老中醫之路:已故名醫重慶市中醫研究所所長龔志賢(1907-1984)的文章《學醫關鍵是在青年時代》。
         龔志賢13歲到姜家鄉跟李壽昌學習中醫。他說,李壽呂是我家嫂的哥哥,對《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有較深的研究。他要求我們對《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要熟讀, 《靈樞》、《素問))得選讀一部分。他特別重視經絡與內臟的聯系,要求對十二經、十五絡、奇經八脈和經水、經筋、經別等籍都要重點學習。開始,學習地點是一個山神廟,后因游人喧嚷,遷往東溫泉。三年之內,讀完了《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選讀了《內經》、《難經》等經典醫書。李老師在東溫泉時,常有臨近病人求治,也為我們創造了臨床實習的機會。李老師治學謹嚴,對待病人非常關心,診病力求符合實際,望聞問切,一絲不茍。他常告誡我們:"望問問切四診,要落在實處,一點虛浮不得。望診,表證除發赤色外,余無里證,頒著重色診。聞診,病人的聲音、呃、噦、汗、沫、大小便的氣味都要包括在內。問診,要啟發病人說話,如痛點在何處,大小便暢利否,尤其是胸部、腹部要用手摸,漢代張仲景就重視腹診。切脈,要和病癥聯系起來看,要四診合參。須知用藥的溫,清、補、瀉,是隨病癥的寒、熱、虛、實來的。凡病要詳察原因,水、食,痰、血、氣,要詳細辨明。"李老師這些扼要的啟示,言猶在耳,是我臨床的座右銘。
我和長兄跟李老師學習三年之后,李老師提議我們共同組織"三友醫社",在五布、姜家、=圣三個鄉行醫。"三友醫社"在五布鄉東溫泉,距離姜家、=圣兩鄉各有二十余里,我們師徒三人每逢一、四、七日去二圣鄉趕場應診,二、五、八日去姜家鄉趕場應診,三、六、九日在東溫泉本社應診。本社往返二圣、姜家皆步行五十余里,這是很辛苦的工作,但能治好一些病人,我們感到很愉快。
        感謝黃小平院長的講述和分享。

2678
 樓主| 發表于 2024-1-15 16:55:10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1月6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中醫師講述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外求內養找健康》這本書的內容。
        國醫大師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長壽是人們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醫幾千年以來,對此積累了深厚的理論,探索出豐富的經驗。
        引言:養生保健是中醫的一個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來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漸尋找出來一些正確的方法和理論,值得人們珍惜和借鑒,因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隨意創造,也不能推倒重來。
       第二章:向內保養培正氣,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藥,是養生保健過程之中的早期階段,向內”反求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養生保健措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向內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論基礎。
       5.氣功方法多,學會就受益
       一.”內養功"的修煉方法:
        內養功是靜功的主要功法之一,經北戴河療養院的劉貴珍整理后,由劉亞非等傳人加以推廣。內養功強調呼吸停頓、氣沉丹田等動作和意念,具有”大腦靜”而”臟腑動”的特點。
    二、”真氣運行法”的煅煉方法
      (三)練功時的呼氣方法
    三、“郭林氣功”簡介
        屆時我們共同學習具體內容。
          祝賀河北中醫王群才中醫師在衡水市講座成功!他講述了曹東義教授編著的《外求內養找健康》 第二章:向內保養培正氣,健康生活靠自己。 5.氣功方法多,學會就受益、
       一.”內養功"的修煉方法:   二、”真氣運行法”的煅煉方法;   三、“郭林氣功”簡介。
        內養功是靜功的主要功法之一,經北戴河氣功療養院的劉貴珍整理后,由劉亞非等傳人加以推廣。內養功強調呼吸停頓、氣沉丹田等動作和意念,具有“大腦靜”而“臟腑動”的特點。
         據有關專家介紹,“真氣運行法”是已故甘肅名中醫李少波創立的一套功法,在“氣功熱”期間很有影響,當時據稱有海內外學員逾百萬,但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氣功熱”的衰退而日漸式微。2012年因甘肅省衛生廳的推廣“打通任督二脈”而讓它再次聲名鵲起,也引起了圍繞“真氣運行法”的輿論風潮。
該法以立足中醫科學、簡明易學、短期通督、療效顯著、無副作用、老少咸宜等特點,深受醫學界、科學界和廣大民眾的好評。
      “郭林氣功”簡介
根據專家介紹,“郭林氣功”亦稱新氣功療法,屬吐納派功法,是郭林(1909——1984年)根據家傳氣功并結合自身練功實踐的探索和研究所創編,由陶秉福整理發表于1988年,“風呼吸法”為本功在調息中的特點,常用于癌癥患者的康復鍛煉。
郭林氣功包括五種導引法(即意念導引、呼吸導引、勢子導引、吐音導引、按摩導引)。通過患者自身的意、氣、形的鍛煉,調整臟腑機能,增強氣化功能。有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培育真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改善人體得病的內環境。
       感謝王群才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2679
 樓主| 發表于 2024-1-15 16:55:55 | 只看該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4年1月7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與大家一起學習《中醫神志病學》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的轉變,各類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中醫神志病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門重要的兼顧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學科。今天繼續學習第十一章形神失和類疾病之百合病,祥情我們一起期待!
           祝賀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碩士導師王紅霞主任講座成功!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中醫神志病學》第十一章形神失和類疾病之百合病的有關內容。
       百合病是張仲景命名的疾病,西方醫學說這是心理疾病,張仲景說這是五臟失調引起的疾病,就叫做“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其證候很復雜,病人很痛苦,證候多變而難以治療,甚至“諸藥不能治”,唯有百合可以奏效,因此,得名“百合病”。
            張仲景說:“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加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   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感謝王紅霞主任的講述和分享。
2680
 樓主| 發表于 2024-1-15 16:56:32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8日)晚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霍立軒中醫師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一書。
該書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們主要學習:

第三章  醫經學派對中醫學術發展的影響

四、指導建立溫病辨證體系

(二)傷寒更感異氣變成眾多溫熱病
1.古代狹義溫病概念,在晉唐時期有所混淆
2.《小品方》引經據典,堅守學術陣地

(三)新感溫病學說逐漸興起
             祝賀河北中醫霍立軒中醫師在隆堯縣講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東義教授主編的《醫經學派》第三章、醫經學派對中醫學術發展的影響、四、指導建立溫病辨證體系、(二)傷寒更感異氣變成眾多溫熱病、1.古代狹義溫病概念,在晉唐時期有所混淆、2.《小品方》引經據典,堅守學術陣地、(三)新感溫病學說逐漸興起。
        伏寒變溫,疾病初期沒有惡寒表證的溫病學說,在晉代已經出現了混亂的情況。葛洪《肘后方》說: “傷寒、時行、瘟疫,三名同一種耳,而源本小異!庇终f““傷寒有數種,人不能別之!
       《小品方》的作者,是東晉著名醫家陳延之,他對葛洪的“模糊認識”,持不同觀點,提出批評意見。
        北宋名醫朱肱關于溫病的觀點,深受同時代醫家龐安常的影響,所以《類證活人書》也認為溫病的證候“其病與冬時即病候無異。但因春溫氣而變,名曰溫病!笔怯斜碜C的溫病。此觀點雖與清代溫病學家的觀點完全一致,但與仲景“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的傳統定義,大不相同,為寒溫關系的復雜化,寫下了伏筆。
南宋名醫郭雍既繼承了《傷寒例》的“伏寒溫病”說,又將春時新感風寒溫氣和春季的時行疫氣引起的病證命名為溫病,從而將溫病分為三種不同病因,突破了傳統的“冬傷于寒,春必溫病”的“伏氣溫病”學說,與清代溫病學觀點一致。
        張仲景關于傷寒與溫病的關系,至此,就混亂了。
        感謝霍立軒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08:19 , Processed in 0.0589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