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穴

[復制鏈接]
261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1 05:37: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05:40 編輯

我的啟蒙老師曾研究觀眼識病和眼針療法。這個方法記載于王肯堂的《證治準繩》和傅仁宇的《審視瑤函》中。原圖是按八卦繪制的。表經和里經混搭。我老師在1975年曾經給我們講過這些內容。后來我就把這個內容給細化了。分區有十六個。均一性并不太規范,也有部分經脈重復。但是可以說比之以前就更加精細了。相應的眼針療法內容或眼針全息穴也同樣被做的更精準了。這也是一個小全息的穴位組,因為沒有發現任督經脈的內容。這個眼眶區域的眼針全息穴的經脈分布也是通過正反經脈感傳法做的。因此相對可靠一些。
262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1 07:20:22 | 只看該作者
弄錯位置的齦交穴。穴就是一個可以用手指摸到的凹坑?墒窃诂F代的齦交穴上能夠摸到明顯的凹坑嗎?很明顯這是怎么都摸不到的。在《素問氣府論》記載的穴位已經是相當古老了,不可能會沒有凹坑。齦交穴的別名是齒齦筋中。就是指此穴位于上唇系帶(筋)與牙齦的交界處。中指兩軍陣前的空閑地帶。那么牙齦與上唇系帶的中間地帶就在二者的交界處。該處有一個明顯的凹坑也便于取穴針刺。左右各一。由于在漢朝把任督經脈給合二為一了。那么把齦交穴合二為一的結果穴位就只能在上唇系帶的高崗上了,F代的齦交穴被畫在上唇系帶的中點,更與牙齦豪無關聯。有的被畫在上唇系帶的內側端,即便如此也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凹坑存在。經脈感傳實驗發現:刺激上唇系帶中部兩側面與牙齦的連接處可以誘發出督脈的感傳。因此齦交穴的位置肯定不對了。
263
發表于 2023-12-21 07:33:39 | 只看該作者
經絡循行、經絡理論如同皇帝的新衣,郭大師擺弄這些偽科學的經絡理論樂此不疲,廢寢忘食。

點評

用一句話講就是:經脈、穴位的學問博大精深。你能夠理解嗎?  發表于 2023-12-21 08:27
沒辦法學問越研究就越深了。古人研究的就已經夠深入了,我的研究就更陷進去了一層。你能相信一個糟粕的學問還能夠被研究的這么有興趣嗎?也許是你們這些人還在門外。吃不到的葡萄一定就是酸的爛的或臭的。  發表于 2023-12-21 08:26
264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1 08:57:57 | 只看該作者
素髎的凹坑在哪里?素指白色,髎指髖骨。素指鼻尖。古人在修煉氣功時有一種方法是眼觀鼻鼻觀心。鼻頭色白就說明已經入道了。素髎指穴位在鼻頭,有感傳到髖骨。那么我們先做一個經脈感傳實驗。用一個塑料牙簽刺激一下鼻尖處(也就是現代的素髎穴處)。結果只誘發出肺經的經脈感傳。用手指尋摸凹坑肯定是找不到。但是如果在鼻尖旁5mm處用手指尋摸卻可以摸到明顯的凹坑。用牙簽刺激這個凹坑?梢哉T發出督脈和肺經的經脈感傳,感傳的重點部位在髖骨。那么素髎穴的位置在哪里呢?

點評

素髎穴的位置在鼻頭鼻尖  發表于 2023-12-21 15:55
265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1 09:17: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09:20 編輯

從卦象看兌端穴的位置。我們知道卦象就是三層長短橫的排列組合。有詩為證:乾三連,坤六斷,振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兌端穴的兌就是一個卦象。這個卦象的第一層是兩個短橫,第二層和第三層都是長橫。端的本意是指老頭借助拐杖站立。引申的意思之一是一個長物體的開頭。在兌卦中只有第一層的內側端具有特點。因為所有的卦象都具有外側端,這是共性。第一層的內側端才是個性。當閉上嘴后,我們的口唇橫線就是一個兌卦。因為上唇的上唇線是被人中溝給隔斷的。因此古人的兌端穴就應當在上唇線與人中溝邊線的交點處?墒轻樉难ㄎ粐H標準中的兌端穴卻是在人中溝下邊的中心處。那么兌端的意義何在?
266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1 09:34: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09:36 編輯

做學問就不能糊弄。研究文字要較真,研究文獻要較真,做實驗更要較真。糊弄學問就是糊弄自己。較真就是嚴謹。有些反中醫的認識不懂中醫,一知半解的就敢發言批判中醫。不是中醫理論不能批判而是要批出一個道理來才行。你說的對就照你說的辦,可是你們做學問的態度不正確。查資料糊弄,分析資料糊弄,對于古人做過的醫學實驗自己不重復一遍就敢于批判。這不是糊弄古人而是糊弄自己,糊弄良心。糊弄學術的人為了名利就會發文章糊弄大眾,糊弄社會。然后大張旗鼓的說中醫是騙子,是偽科學,是糟粕。試問連自己的良心都要糊弄的人會有多少信眾呢?

點評

不能隨便做實驗。 要設計真正能說明證明理論正確的實驗。 而你是僅僅相反做的是不能證明理論正確的實驗。  發表于 2023-12-21 16:39
做實驗更要較真。 不能隨便做實驗。 要設計真正能說明證明理論正確的實驗。 而你是僅僅相反做的是不能證明理論正確的實驗。  發表于 2023-12-21 16:38
267
發表于 2023-12-21 14:21:15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268
發表于 2023-12-21 16:55:56 | 只看該作者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將爪切深,須教??外慕其心,令彼榮衛無傷礙,醫者方堪入妙針。

【注】●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所針之穴,令氣血開,教病者心專于內,不要外馳,然后下針,使針不傷榮衛,方堪入妙也。

相關
二、持針歌
持針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松,欲識機關三部奧,須將此理再推窮。

【注】●凡下針之士,須心小力雄,以右手持針于穴上,勢若握虎,不敢放松,著力旋插,直至應止之處,吸氣三口,然后提針,徐徐而用。

●凡機關三才奧理,欲識于心而行于針者,須將此再三推窮可也。

相關
三、溫針歌
溫針之理最為良,口內溫和審穴方,母令冷熱相爭搏,榮衛宣通始安祥。

【注】●凡下針,必先將所用之針,入于口中,使之溫熱,審定穴所,方可與刺。

●勿令冷熱相爭,庶血氣調和,而得安祥也。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四、進針歌
進針理法取關機,失經失穴最不宜,陽經取陷陰經脈,三思已定針之愈。

【注】●凡下針,要病人神氣定,息數勻,醫者亦如之,關機最密,切勿太忙,須細審經絡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輕施其針,失于經絡穴所也。

●如在陽部,必取筋骨間陷下之處,則不傷于筋骨;如在陰分□?N之內動脈相應間,則以爪重切經絡,少待片時,方可進針,而不傷于榮衛。

●又必三思已定,然后下針,病可愈矣。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五、指循歌
部分經絡要指循,只為針頭不緊沉,推則行之引則止,調和血氣使來臨。

【注】●凡下針,若氣不至,用指于所屬部分經絡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來循之,使氣血上下均勻,針下自然氣至沉緊,得氣即瀉之意也。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六、攝法歌
攝法原因氣滯經,大指爪甲切莫輕,以指攝針待氣至,邪氣流行針自輕。

【注】●凡攝針者,因針下邪氣滯澀不行也,隨經絡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氣流行,則邪氣不能滯澀,而針下自覺活動矣。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七、退針歌
退針手法理要和,三才訣內總玄機,一部六數三吸氣,須臾疾病自然愈。

【注】●凡退針,全在手法,三才之內,皆有要訣元機,不可不知。

●如欲退針,必須緩緩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漸退至天部,俱用少陰之六數瀉之,每一部六數,須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數,令病人吸氣三口,隨吸隨提,徐徐退至天部,其疾病自然除矣。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八、搓針歌
搓針瀉氣最為奇,氣至針纏莫就移,渾如搓線攸攸轉,急則纏針肉不離。

【注】●搓針者,凡進、退、搓、捻,皆催其氣以至瀉邪氣也,如覺針下氣緊,切勿就移,須用瀉法,但微微動轉,如搓線之狀,若轉之太緊,必至肉纏針頭,邪氣滯澀,而不能除矣。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九、捻針歌
捻針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兩般功,內外轉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輕。

【注】●凡捻針時,雖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兩般也。

●如欲治上,則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氣向上也;如欲治下,則大指向內捻,內捻者令其氣至下也。

●內捻為之補,外捻為之瀉。

●如經絡向下者,轉針頭逆之則為迎也;經絡向上者,移針頭順之則為隨也。

●指法得宜,則正氣自復,而邪氣自退矣。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十、留針歌
留針取氣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榮衛縱橫散,巧妙元機在指頭。

【注】●留針者,凡出針至于天部,入針至于地區,須在皮膚肌肉間徐徐容留,令榮衛宣散方可出針入針。

●若出針太急,則血隨針出,反傷榮衛,其巧妙元機,全在指頭也。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十一、搖針歌
搖針三部皆六搖,根據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開無窒礙,邪氣退除病自消。

【注】●搖針者,如出針三部欲瀉之際,每一部搖二、三搖,多者不過六搖而已。

●以指捻針,如扶人頭搖之之狀,使孔穴開大,無有窒礙,庶邪氣退除而病愈矣。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十二、拔針歌
拔針之時切勿忙,閉門存神要精詳,不沉不緊求針尾,此訣須當韞錦囊。

【注】●凡針畢拔針,最要精詳,不可輕率忙亂也。

●如欲出針,須待針下氣緩,不沉不緊,覺輕功滑快,方以右指捻住針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針穴,及穴外之皮,令針穴門戶不開,神氣內存,然后拔針,庶不至于出血。

●此針家要訣,須當韞于錦囊也。

相關 查疾病 查藥材 查方劑 查穴位
行針分寸法歌
行針分寸中指傳,屈指中節兩紋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長短肥瘦審經權。

【注】●行針取分寸法,以同身寸法為準,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節,屈指兩紋尖,相去為一寸,童稚亦如之。

●雖人身有長短,體有肥瘦,入針之分數不一,而身形之長者,其指節亦長,身形短者,其指節亦短,但隨其長短,以取分寸,則自準矣。

●肥人肌肉肥厚,血氣充滿,宜刺三分半;瘦人肌肉瘦薄,血氣末盛,宜刺二分。

●然雖如此,猶當有經有權,不可執一而論,如遇不肥不瘦之人,祗在二、三分之間,酌量取之可也(圖一)。

點評

執照會被吊銷,存款會被罰光,人員會被抓走,診所立刻就被查封。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23-12-21 17:59
269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1 17:59: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1 18:06 編輯
董建軍 發表于 2023-12-21 16:55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將爪切深,須教??外慕其心,令彼榮衛無傷礙,醫者方堪入妙針。

執照會被吊銷,存款會被罰光,人員會被抓走,診所會被查封。怎一個慘字了得!如此我還是不懂針灸為好。

點評

不是毫針技術,而是員利針技術,毫針不需要這樣取穴就可以扎進去。  發表于 2023-12-21 19:12
270
 樓主| 發表于 2023-12-22 02:11: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2 02:13 編輯

定位模糊的臑俞穴。臑俞穴的現代定位是:臂內收,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臑俞穴的歸經是小腸經。我們在實際尋找臑俞穴的時候就會發現:1)腋后紋頭直上對應的并不是橫平的肩胛岡下緣而是肩峰的下角或肩峰外下緣與肩胛岡連線的夾角;2)在肩峰下角處并沒有發現對應的穴位。刺激肩峰下角下緣也沒有誘發出小腸經的感傳;3)在肩峰下角的兩側緣各有一個對刺激很敏感的凹坑。刺激內側緣的凹坑可以誘發出膽經后線的感傳,刺激外側緣的凹坑可以誘發出小腸經的感傳。因為這兩個凹坑都符合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的條件。所以就都可以被稱之為臑俞穴。為了區分兩穴就稱之為內臑俞穴和外臑俞穴。在臨床中也可以利用檢查內外臑俞穴來鑒別是膽經后線的疾病還是小腸經的疾病。在肩周炎肩后面痛的時候這個鑒別尤為重要。當然也會有內外臑俞穴對應的經脈都患病的情況。各位同道你們都扎對位置了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3:20 , Processed in 0.1358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