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三晚上(2024年3月27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高春花給大家分享《經絡腧穴學》。第22講主要學習《經絡腧穴學》十二正經之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大腸經經絡主治。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髑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人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祝賀河北中醫針灸講師高春花主治醫師在石家莊市講座成功!她給大家分享了《經絡腧穴學》第22講,十二正經之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大腸經經絡主治。
把經脈分成陰陽,三陰三陽,始于很早的時候,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以及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脈書》都有“足陽明脈”的描述,但是,沒有說足陽明脈與大腸有關系,也不說足陽明與手太陰脈相表里,那是中醫脈學的初創時期,到了“扁鵲脈學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進步,十二脈與五臟六腑有了聯系,而且有了經和絡的劃分,并且能夠依靠診脈可以“盡見五臟證結”,而且把脈動與呼吸相聯系,與天地陰陽相聯系,有了“晝夜五十度”的循環的規定。在此基礎上,劃分“損脈”和“至脈”,各有五等輕重不等的病情。
因此,司馬遷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感謝高春花主治醫師的講述和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