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421
 樓主| 發表于 2018-7-6 21:55:20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五(2018年7月6日)晚8點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雷寶淳講述《中醫診斷學》臟腑辨證的“心與小腸病辨證”和“肺與大腸病辨證”兩小節內容。

                   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證候進行分析歸納,借以推究病機,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 正邪盛衰情況的一一種辨證方法,是臨床各科的診斷基礎,是辨證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臟腑辨證,主要用于內傷雜病辨證,其內容包括臟病辨證、腑病辨證、臟腑兼病辨證三部分.其中臟病辨證是臟腑辨證的主要內容。

                我們一起期待,雷寶淳的講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賀雷寶淳講述《中醫診斷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臟腑辨證的有關內容。
                今天學習了心與小腸和肺與大腸的辨證論治要點。

                中醫認為“五臟者,身之強也!蔽迮K藏精氣而不泄,滿而不能實。有邪氣侵犯,不容易排出體外,就要借道六腑。

                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就像流水作業的傳送帶,一旦太過不及,就會產生疾;停止了,生命就結束了。

               因此,五臟多虛證,六腑多實證。

              五臟與六腑,一對一,互為表里。為了解決五臟六腑不匹配的問題,就按照三陰三陽的配屬,增加了心包,算第六臟。
              馬王堆出土的“十一脈灸經”,就沒有手厥陰心包經,可見它屬于經脈臟腑理論發展的早期階段。
422
 樓主| 發表于 2018-7-7 22:28:54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
                   本周六(2018年7月7日)晚上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杜明明為大家講述《中醫針灸學》。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上篇“經絡腧穴”,第三章節“經絡腧穴各論”足少陰腎經的有關內容和知識點。

                   她將給大家講述足少陰腎經的經脈循行、主要病侯、主治概要等基本知識。

                  大家期待她的精彩講解吧!謝謝大家!http://www.ynjkcy.com/zjx
                  祝賀杜明明講述《中醫針灸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了足少陰腎經的有關內容和知識點。

                  古人按照三陰三陽分類經脈的思想是逐漸積累和成熟起來的。馬王堆出土的《十一脈灸經》有“足經”(也可以稱為下經),臂經(也可以叫上經)。
                  陰陽一分為三,有開、合、樞的區別,也就是有表里和半表半里的區別。
                  腎與膀胱為一對互為表里的臟腑,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足太陽膀胱經,兩者關系密切。

                  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疾病,以及相應臟腑的病,都可以針刺這條經脈。
423
 樓主| 發表于 2018-7-8 23:11:15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7月8日),由曹傳龍接著講《永遠的大道國醫》,他講的小標題是:一代醫家沈金鰲。沈金鰲,字芊綠,號汲門,又號再平,晚年號尊生老人,冮蘇無錫人,是清代著名醫家。沈金鰲的一生志向高遠,博通經史,善詩文,四十歲以前,專志儒學,以期優則仕而輝煌騰達,光耀門庭;但事與愿違,卻屢試不第。嘆曰:“昔人云:‘不為良相,當為良醫’,余將以技濟人也!彼氖畾q以后轉向醫學,師從于孫慶曾,孫慶曾是溫病大家葉天士的同學。孫慶曾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沈金鰲又博采各家之長,終成一代名醫。傳世醫著有《脈象統類》《諸脈主病詩》《婦科玉尺》《傷寒論綱目》《幼科釋謎》《要藥分劑》《雜病源流犀燭》《沈芊綠醫案》(《沈芊綠醫案》少見版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年1月始出版面世)等。沈金鰲以《內經》為基礎,博采諸家雜說,溯本源流,重視脈法,重視培補脾胃,在婦科、兒科方面的論述和經驗今天仍有指導意義。從沈金鰲的從醫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中醫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這片沃土中的,只有扎根于這片文化沃土中,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好中醫。而今,西化中醫,只能讓中醫走向自由的天堂!叭逭哚t”,是中華國醫的傳統,應當引起深思!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賀曹傳龍講述“一技之長空中課堂”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清代名醫沈金鰲(1717-1776)的學術成就。

                   沈金鰲飽學傳統文化,后來步入醫林,于臨證各科,均甚精通。著述頗豐,后人把他的著作合刻出版,總名《沈氏尊生書》,內容賅博,論述亦精辟,頗有精辟,頗有影響。
                  常言說:“秀才學醫,籠中抓雞”,中醫與中華文化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相得益彰。
                  中醫是一個生成論的醫學,講求天地人的和諧的整體觀念。
                  傳統文化的河圖洛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都注重自然生成,所以很多人讀經典著作之后,很容易在實踐之中驗證、提高,并且能夠總結出來,形成著作,也成就了個人的歷史貢獻。
                  古人說,立功、立德、立言,是三不朽?梢,醫學著作的編撰與出版,是很重要的,否則,僅靠治好了不少患者,沒有醫學著作傳世,身后就不會有人知道這個醫學家的貢獻與成就,甚至連名字也被歷史遺忘了,更難以推動醫學的發展與進步。
424
 樓主| 發表于 2018-7-9 22:05:08 | 只看該作者
                    薛紫鯨說:尊敬的曹老師,各位師兄師姐,大家晚上好,我叫薛紫鯨,男.24歲,現就讀于河北中醫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中藥鑒定與資源方向,今天周一晚上(2018年7月9日)由我來跟大家一起學習中藥學中的理氣藥這一章的內容,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賀薛紫鯨講述《中藥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理氣藥”的有關內容和知識點。
                   氣,是中醫的一個基本理念;氣機運行,是中醫論述人體功能常用的概念。
                   有了氣滯,臟腑功能受到障礙,就需要用理氣藥,調整氣機。當然,很多時候,氣滯的出現,就是因為臟腑失調造成的,所以,在使用行氣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臟腑功能的調節。
                   行氣藥組成的方劑里,不是純粹行氣藥的堆積,一定要兼顧氣血津液,臟腑功能,升降出入等內容的調整,因勢利導,逐漸推進。
                   也就是行氣藥的目的,是為了恢復臟腑的功能。
425
 樓主| 發表于 2018-7-10 22:07:1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10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張海濤為大家講授《中醫基礎理論》的第十講。
         《黃帝內經》中對肺的記載主要是:《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云“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那么,咱們應該怎樣認識肺的解剖形態?如何理解肺的生理功能呢?肺有哪些生理特性呢?
         請關注今天晚上張海濤的精彩講述。http://www.ynjkcy.com/zyjc
         張海濤   主治中醫師、執業中藥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會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溫泉療養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北省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河北省優秀青年中醫骨干人才;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醫學思想研究會常務委員;河北省針灸學會理事;《中醫藥與亞健康》雜志編委。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河北中醫藥科學院曹東義教授。參加省級科研課題一項,參編著作6部,發表論文十余篇。崇尚辨病、辨脈、辨證、辨體質相結合,善用經方。主要從事脾胃病、呼吸病和腫瘤的研究與治療工作,對多種慢性病和亞健康人群的體質調護與康復積累了較多經驗。
         祝賀張海濤講述《中醫基礎理論》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中醫對于肺的認識。
        中醫從時空整體生成的角度認識人體,不是單純從結構來認識。因此,中醫不說肺里有肺段、氣管、支氣管、肺泡,而是說肺主氣,其合皮毛,屬金,與秋收相應。
        并且,說肺藏魄,與氣力關系密切。肺氣足,聲音洪亮,就有魄力。
        肺主聲,這是因為“金扣則鳴”。聲音嘶啞,是因為“金碎不鳴”,或者是“金實不鳴”。
        鼻子的病,也要從肺論治,因為“肺開竅于鼻”。
        肺還與人的情志有關系,肺在志為悲,過悲傷肺,因此,林黛玉的肺病與她經常悲啼有關系。
        當然,在《河圖》里邊,肺不是在最上邊,而是心火在上,腎水在下,肝氣升于左,肺氣降于右。
        因此,學習中醫藏象的時候,一定要用中醫的思維,而不是按照西醫“結構決定功能”的思路來認識,以免陷入還原論的誤區。
426
 樓主| 發表于 2018-7-11 22:30:54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11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秀民為大家講授《中醫內科學》的癲癇病。      
            在古希臘時期認為癲癇病是一種“神圣病”,是由某種非人力控制的超自然力所主導,治療手段也是特殊的。
            可以看出癲癇病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而在今天隨著對疾病的認識,它已經變為常見病,被民間稱為“羊癇風”、“羊癲風”?傮w患病率約千分之七。

           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將小兒癇證分為風癇、食癇、驚癇。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藥方》由“五臟癇”之說,而隨著中醫學的發展,我們清楚的認識到癲癇有虛實之分,有其病因、病理結果。癲癇不是中邪,治愈并非神話。

          敬請期待王秀民揭開它的神秘面紗。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賀王秀民講述《中醫內科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癲癇病”的診治要點和知識點。
          中醫認為氣“并于陽”則狂,“并于陰”則癲。因此說,狂是因為陽盛,癲則因為陰盛。
          陽盛則動,狂人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打人毀物,胡亂作為。
          陰盛則靜,癲疾發作,患者靜默癡呆,不能言語,抑郁寡歡,或悲泣不能自勝。
          陽狂需要清瀉里熱,陰癲需要祛除濁痰。
          當然,癲狂狀態可以互相轉化,也就是重陽必陰,重陰必陽。也有的時候,寒熱錯雜,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日久難以治愈。
          臨證治療,有些是藥物取效,有些外用顯功,也有可能是精神互相克制,甚至用激怒的方法,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427
 樓主| 發表于 2018-7-12 21:59:34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四晚上(2018年7月12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李源中醫師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方劑學》。他和大家一起討論清熱劑中的內容。主要涉及清臟腑熱劑中的瀉白散,清胃散,瀉黃散,玉女煎,芍藥湯,白頭翁湯;和清虛熱劑中的青蒿鱉甲湯,秦艽鱉甲散,,清骨散等方劑。
            敬請期待李源的講述和分享,一起學習。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賀李源講述《方劑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清熱劑中清臟腑熱的有關內容。
           瀉白散是清肺熱的代表方劑,清胃散泄胃經郁熱,瀉黃散清泄脾經的熱邪,玉女煎清胃熱養腎陰,芍藥湯清腸止利,白頭翁湯治療熱利下重。
            臟腑辨證的早期,奠基于《湯液經》《黃帝內經》,在《漢書藝文志》的經方家274卷方書之中,大部分是按照臟腑辨證治療的。
          《湯液經》是《傷寒雜病論》的祖本,原書雖然散佚了,但是《輔行訣》之中保留了它的基本骨架結構。
            臟腑病分虛實,治療有補瀉;病情有輕重,補瀉方劑分大方和小方。
            制度井然,理法方藥很有規律。
428
 樓主| 發表于 2018-7-13 22:39:50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五,(2018年7月13日),晚8點半,“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雷寶淳講述《中醫診斷學》課程,繼續講解“肺與大腸病辨證”中的有關內容,以及第三小節“脾與胃病辨證”的十一種證型兩部分內容。

        臟腑辨證的時候,經常結合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的內容,落實在與臟腑功能的聯系之中,是綜合判斷?荚嚂r,多與中醫基礎理論臟腑病機和內科病證的相關內容密切結合,出題的知識點密布,命題量大,基本都是考查臨床表現,主要是區別共同點和不同點,需要準確把握。這次講解過程之中,會分析幾道真題作為事例。

      讓我們一起期待雷寶淳的講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賀雷寶淳講述《中醫診斷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臟腑辨證”的有關內容。
      肺支氣管和大腸的粘膜,都來源于內胚層,在組織學上有重要的相關性。
      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為表里陰陽關系,脾胃也是表里相關的臟腑。
      肺主氣,司呼吸,為清虛之臟,氣虛,氣郁,氣逆,氣陷都是病證;腸主運下,排泄化物,乃糟粕之出路,過快,過慢,都是病證。
      古人說,脾升胃降,一陰一陽,虛則太陰,實則陽明。足太陰脾多為虛證,足陽明胃多見實證。
      脾胃同屬土,“土與金木水火雜而成萬物”,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泉,一旦有病,多影響飲食水谷的受納和運化,使人體正氣不足。
      李東垣《脾胃論》就說,“脾胃一虛,百病由生”,“脾胃一虛,九竅不利”,都說明了健脾和胃的重要性。
429
 樓主| 發表于 2018-7-14 21:51:32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朋友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14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講述《針灸學》的內容。他和大家討論和學習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知識,包括兩個經脈的循行路線、主要癥侯、解剖位置、主治概要、操作等內容。我
                    王群才盡心給各位認真講解,我們一起期待。http://www.ynjkcy.com/zjx
                     祝賀王群才講述《醫針灸學》成功!
                    他和大家討論和學習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有關知識。
                    手厥陰心包經是古人認識和描述比較晚的一條經脈,在出土的《十一脈灸經》之中,還沒有這條經脈的記載。
                    隨著中醫臟腑學說的不斷完善,陰陽、五行學說,逐漸與醫學理論融合在一起,就有了陰陽五行指導下的臟腑經絡學說,三陰三陽、臟腑陰陽配屬,要求“五臟六腑”互相絡屬,所以就有了心包絡經脈的發現,也就有了心包替君主受邪,代君主受病的思想。
                    三焦的“有名無形”、“有名有形”爭論了很多年,而是《難經》以來眾說紛紜的一個六腑概念。
                    最近,在承德舉行的河北經方會議期間,姚梅嶺先生說“無形”不是沒有,不是虛無,而是有氣無形。這的確是一個真知灼見,值得大家參考。
430
 樓主| 發表于 2018-7-15 21:59:27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7月15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王紅霞主任講述《中醫內科學》,她和大家一起談論“癡呆”病的診治問題。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老年癡呆發病率逐漸提高,它成了一個社會和家庭嚴重的負擔,誰家有這樣一個病人,就很難擺脫沉重的負擔,累心更累人。老年癡呆幾乎就是“畏之如虎”的代名詞。

                   我們一起期待,王紅霞的講述與分享,希望未來可以借助中醫的智慧,破解這個難題。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賀王紅霞主任講述《中醫內科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癡呆”病的診治要點、考核的知識點。

                   很多認知障礙的癡呆早期患者,都被當做自然的“老化”,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到了嚴重的階段才引起家人和社會的關注,這是一個誤區。

                   我們對于這個問題,進行過一些探索和研究,認為“即使健康60,也要聰明100”,養心養神很重要。

                  保養心神,提高智力,不僅可以使用辨證論治的中藥,而且可以通過“內病外治”、“雜合以治”的綜合療法,

                  施治于外神應于中“而提高療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17:35 , Processed in 0.2245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