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531
 樓主| 發表于 2018-10-17 21:38:16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8年10月17日)的一技術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學習中醫內科學癭病的內容。
            癭病是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疾病。古籍中有稱癭、癭氣、癭瘤、癭囊、影袋等名者。早在公元前我國已有關于癭病的記載。戰國時期的《莊子·德充符》即有“癭”的病名。而《呂氏春秋·季春紀》所說的“輕水所,多禿與癭人”不僅記載了癭病的存在,而且觀察到癭的發病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锻馀_秘要·癭病》說:“癭病喜當頸下,當中央不偏兩邊也”。指出了癭病發病的位置。而癭病主要是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引起,初期多為氣機郁滯,津凝痰聚,痰氣搏結頸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脈瘀阻;氣、痰、瘀三者合而為患。在治療中,我們不僅注重飲食調攝,還因以理氣化痰,消癭散結。
          讓我們共同期待王秀民的分享和講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賀祝賀王秀民講述《中醫內科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癭病”病診治的有關問題。
          癭病過去很常見,也是中醫研究了很長時間,積累了豐富經驗的疾病。    自古以來, 中醫取這個名稱,而不提“甲狀腺”,既和中醫“不事切割”治療方法有關,也彰顯了與西醫學的內分泌學說有區別。
          西醫所說的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既有“良性”與“惡性”的區別,也有代謝水平高低的“冷結節”與“熱結節”的區別。
          其實,冷熱結節,就是陰陽不同。
          中醫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理氣化痰等常用治療方法,都是立足于轉化,與西醫的對抗性治療,以及切除手術是有很大區別的。
          因此可見,中醫“以無為本”,對癭瘤之病有獨特的認識與治療方法。

532
 樓主| 發表于 2018-10-18 21:19:40 | 只看該作者
                   今晚天(10.18)晚上8:00,“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李源中醫師與大家一起學習《方劑學》中“理血劑”的相關內容。



                   理血劑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劑兩大部分。今天晚上我們主要學習理血劑的概念和活血化瘀劑中的部分方劑。涉及到的方劑有: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補陽還五湯、溫經湯等方劑



                  讓我們一起期待李源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互相學習,共同進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賀李源中醫師講述《方劑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其中的“理血劑”的相關內容。



                《內經》說,血氣者,人之神。又說,“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

                 由此可見,血很重要,因此,君主之官的心“主血脈”。

                 藏血,生血,統血,都不如“主血”,因此,血分有熱,出血的時候,要“瀉心湯”來治療。

                 理血劑的“活血化瘀”和“止血”劑兩大部分內容,前者解決血流不暢,后者解決血流失控。



                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補陽還五湯、溫經湯等方劑可以酌情考慮。
533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0 14:47:37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8年10月19日1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劉敬章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中醫診斷學》。

                  他和大家一起學習的內容是黃疸,眩暈,心悸,不寐和疼痛的鑒別診斷。

                  這次講座內容比較豐富,涉及的疾病非常廣泛。


                  敬請期待劉敬章的講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賀劉敬章講述《中醫診斷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和討論了黃疸,眩暈,心悸,不寐和疼痛的鑒別診斷等學術內容很多。

                  我們處在中西醫并存的時代,民眾的知識背景,國家的衛生政策,都需要中醫臨床治病的時候,與時俱進,不得不考慮西醫的病名與診斷。

                 只要大家深入掌握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有理論自信,療效自強,就能傳承自覺,體系自立,不斷發展。         
534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0 22:15:39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0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中醫針灸學》組王群才講述下篇治療各論中以下內容

                   包括癇證、癲狂、不寐、臟躁、驚悸怔忡、瘧疾、感冒、咳嗽的具體內容

                   我們一起期待王群才屆時給大家講解http://www.ynjkcy.com/zjx

                   祝賀王群才講述《中醫針灸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下篇治療各論中的有關內容。



                  中醫治療疾病,不是直接針對病灶,也不是對準靶點,不是進行對抗和補充物質,而是“調動積極性”,把生命的自我調節能力,發揮出來。這是開發“內在的衛生資源”,西方醫學對此缺乏認識,或者缺乏手段。

                  中醫在這一領域探索了幾千年,有很豐富的理論與技術,針灸治療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癇證、癲狂、不寐、臟躁、驚悸怔忡、瘧疾、感冒、咳嗽等內容,用西醫的目光來看,似乎不相關,理解不了。

                 但是,這些內容,用中醫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并且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復制驗證,安全有效。
535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1 21:46:23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1日),由曹傳龍接著講《永遠的大道國醫》,他講的小標題是:一代醫家趙學敏。



       趙學敏,字恕軒,號依吉(1719年一1805年),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為清代醫藥學家,代表醫著是《串雅內外編》《本草綱目拾遺》。

       趙學敏的一生可以給當今中醫式微(特別是民間中醫藥衰亡)的情景三個啟示。



       一、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造就中醫人才的搖籃。趙學敏的父親為了能讓趙學敏及趙學楷弟兄倆學好醫學,不僅建造成利濟堂、養素園且在其中放置許多經典醫籍供他們學習,又在養素園之外開辟了一片藥圃,讓他們兄弟能親眼目睹各種藥物的形狀而實地辨識。



      二、趙學敏生逢“康乾盛世”,有道明君康熙不僅重視傳統醫學,而且還大大促進了中西醫的交融,這為趙學敏立足本土,放眼海外的學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趙學敏不以民間醫藥為“小道”而高度重視它,并不斷地收集整理歸類成冊,為民間秘方驗方的保留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在當今民間醫藥面臨消亡的時代,但愿趙學敏的治學精神能讓有良知的中醫人士及有關部門繼承弘揚而為當今中醫的復興注入活力!

      當今,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圍、社會的高度重視及政府的扶持,中醫才有望復興,這是中醫輝煌歷史的啟示!



      我們一起期待曹傳龍的講述與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賀曹傳龍講述《永遠的大道國醫》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清代名醫趙學敏的學術成就。



      趙學敏所著的《串雅內外編》是有關民間中醫“游方郎中”的經驗集,這些游走在民間的中醫,都有一身本領,有很多絕活。當然,也有一些江湖氣,大忽悠也不在少數。

      挖掘他們的好技術,去掉水分,補充中醫療法,上升到學術圣殿,所以叫《串雅》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世界稱為“百科全書”,內容十分豐富,學習它已經很不容易了,能夠為它提出補充內容,就更“技高一籌”了。由此可見,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是非常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的。
536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2 21:50:21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一(2018年10月22日20:30)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馬京雪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中醫兒科學》。

            一起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咳嗽。

           咳嗽是以咳嗽陣作為主證的肺系疾病。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聲有痰為咳嗽?人缘牟∶家娪凇饵S帝內經》,關于小兒咳嗽的記載,首見于隋代《諸病源候論》,該書對小兒咳嗽的病因、病機、病位等進行了論述,認識到小兒咳嗽多由外感風寒之邪引起,病位主要在肺。小兒時期,許多外感、內傷性疾病及傳染病都可兼見咳嗽癥狀,如果咳嗽不是其突出的表現,則不屬于本病?人韵喈斢谖麽t學中的氣管支氣管炎。

            咳嗽是兒科常見疾病,臨床上發病率極高,正確合理處理小兒咳嗽是防止咳嗽傳變為肺炎喘嗽的重要措施,敬請期待馬京雪醫師的講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賀馬京雪醫師講述《中醫兒科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學習了“咳嗽”的有關內容。

           小兒臟腑嬌嫩,皮膚毛竅疏松薄弱,容易外受風寒,影響肺氣不利,出現鼻塞咳嗽。

           這是外邪引發的疾病。

           當然,還有因為喂養不當,氣血不足,臟腑不調,虛汗淋漓的內傷咳嗽。

            所以,《內經》說“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笨人允莾嚎瞥R娂膊,臨床上發病率極高,但是,小兒臟器輕靈,隨撥隨應,只要正確治療,合理處理,小兒咳嗽也很容易治愈。

           臨床上要區分,是突發、偶然一次的咳嗽,還是經常的慢性咳嗽,兩者病因病機不一樣,治療也不可一概而論。
537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3 21:55:26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3日)的“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張培紅副秘書長為大家講述《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它對于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種生理功能。故《素問·五常政大論》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峨y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那么,氣對于人體都有哪些作用?氣是如何運動的呢?

        請大家關注張培紅副秘書長的精彩講述。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賀張培紅主任講述《中醫基礎理論》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氣”、“氣機病證”的有關內容。

         中醫的經典之中,吸收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氣一元論是其中重要的內容,盡管不同的學者表述的語言、文辭有所不同,但是實質是一樣的。也就是,世界從哪里來?

         中醫、中國文化,都認為世界是逐漸形成,在沒有天地的時候,叫“先天”,那時充滿宇宙六合的就是氣,后來有了天地(陰陽),逐漸生成萬物。

世界是逐漸生成的,不是神造的。

         在中醫的世界里,在中華文化的語境之中,沒有真空,天地之間都是“有形的氣”與“無形的氣”。

         所以說,氣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它對于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種生理功能。

       《內經》說:“血氣者,人之神”!峨y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
538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4 21:31:57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8年10月24日)的一技術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武寧和大家一起學習《中醫內科學》,她講述瘧疾的有關內容。

            瘧疾是感受瘧邪引起的以寒戰、壯熱、頭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疾病。本病常發牛于夏秋季節,但其它季節亦可發生。頸如險而癭,水土之使然也,可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之于汗出,休作有時為臨床特征的——類疾。

           我國人民對瘧疾的認識甚早,遠在殷虛甲骨義中就有“瘧”字的記載,而瘧疾之名,則首見于《內經》,《內經》對其病因.證候、治法作了詳細的討論:《素問·瘧淪》指出瘧疾的病因是“瘧氣”,“夫瘧氣者,并于陽則陽勝,并于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該篇還描述了瘧疾發作的典型癥狀:“瘧之始發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水”。





           讓我們共同期待武寧的分享和講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賀武寧講述《中醫內科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和講述了瘧疾的有關內容。

            瘧這個字,造字的初心已經難以準確說清楚了,但是可以從證候的描述可以看出,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殷虛甲骨義中就有“瘧”字的記載。



         《內經》對于瘧疾的描述,可以看到“瘧邪”對人體的折磨,就如同妖魔折磨和虐待人體,摧殘:

       “瘧之始發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水”。



          中醫講的道理很深奧,《素問·瘧淪》說,“夫瘧氣者,并于陽則陽勝,并于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生命熱”。



          所謂“并”,就是聚集,是斗爭,正氣和邪氣的斗爭。
539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5 21:49:11 | 只看該作者
         本周四(10.25)晚上8:00,“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李源中醫師與大家一起學習《方劑學》中“理血劑”的相關內容。



        理血劑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劑兩大部分。今天晚上我們主要學習理血劑,活血化瘀劑中的部分方劑,以及止血劑的豐富內容。涉及到的方劑有:溫經湯、大黃䗪蟲丸、槐花散、小薊飲子、黃土湯、膠艾湯等方。



       讓我們一起期待李源中醫師的講述和分享,互相學習,共同進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賀李源中醫師講述《方劑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其中“理血劑”的相關內容。

       氣血是中醫重要的學術概念,氣生血,推動陰血,在脈中運行,維護生命健康。

       一旦,“血不循經”,溢于脈外,“熱傷陽絡上出血,熱傷陰脈下流紅!

        有出血,就要用止血劑。



      氣血流通不順暢,形成了瘀滯,就需要活血化瘀治療。

        因此,理血劑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劑兩大部分。



     今天晚上學習的溫經湯、大黃䗪蟲丸、槐花散、小薊飲子、黃土湯、膠艾湯等方,都是著名的理血劑,可以辨證選用。
540
 樓主| 發表于 2018-10-26 22:29:49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五晚上(2018年10月26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劉云雙講述《中醫診斷學》。

                  她和大家一起學習第二部分,原文選錄。第一:望診,望診又分為神色形態部分和舌診部分。

                  讓我們一起期待來自北京的劉云雙的講述和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賀劉云雙講述《中醫診斷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中醫四診的歷代經典和名家的有關論述。

                  中醫對于望聞問切的研究有幾千年以上的歷史,為的是“司外揣內”,斷人體正氣,精氣神的盛衰,疾病的淺深,預后如何?可治與否?用何方法?有何忌宜?

                 雖然,中醫不做化驗,也不做透視,超聲,放射檢查,但是也有自身獨特的檢查方法,有獨特理論指導,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因此,要做一名好中醫,一定要努力學習前人的有關論述,充分吸收古人的成就,才能“聞得其陰,論得其陽,不出千里,決者至眾”,像扁鵲,華佗,仲景那樣,“名聞天下”,成為蒼生大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07:03 , Processed in 0.0566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