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域

[復制鏈接]
61
 樓主| 發表于 2020-6-5 08:24:44 | 只看該作者

人類歷史的三次復興:1春秋戰國時期;2歐洲文藝復興;3中華文化復興即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現代理論。

春秋戰國之際,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相當于歐洲的文藝復興),春秋后期,隨著社會經濟、大家的事情和文化的急劇變化,出現了事物的稱謂及其所指事物之間的矛盾。許多舊的名稱未變,而它所指的事實已經變了,舊有之名已不能容納新的現實;一些新的事物尚無公認的稱謂。這種"名實相怨"的現象,反映了新舊社會交替時期意識形態落后于社會現實的情況,于是產生了“名實”之辯,孔子主張“正名”,用周禮固有之名去糾正已經變化了的內容,漢朝董仲舒完成了大一統的理論,成就了世界封建社會文明的頂峰。歐洲文藝復興,成就了世界資本主義文明的頂峰,F代社會的中華文化復興,必將成就世界社會主義文明及其頂峰。三次復興,道理是一樣的,建立大一統的理論。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轉型、過渡時代,知識大爆炸,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舊概念不能容納新的事實,舊概念的定義被沖破,概念的新定義還沒有出現,新概念的大量涌現,許多概念還沒有來得及定義,人們無所適從,在現代信息社會,科技新名詞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現代科技給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另一方面造成概念混亂,原來定義明確的概念,現在都發生了混亂,諸如: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疾病,醫學,健康……,現在都失去了原本明確的定義,科技新概念層出不窮,新名詞鋪天蓋地,即“名與實”不相符合,急需要規范概念,建立統一理論體系的偉大時代,急需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新理論,規范概念一個進行概念、理論融合、規范的偉大時代哲學層次的融合與統一,成為首要任務。

例如:中醫的正氣,西醫的抵抗力、代償、抗損傷、自愈力、免疫力……,這些概念之間有著非常多的重疊,但是,概念都不是十分確切,需要規范與統一。取象比類、格物致知、形式邏輯、參考系、思維、理性認識、感性認識、邏輯,形式邏輯、辯證邏輯……屬于認識論的范疇,急需要規范與統一。

此時,我們不得不說說庫恩的不可通約性。

庫恩是在1962年出版的《利學革命的結構》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約性概念的。不可通約性來源于數學中的無理數,無理數,即非有理數之實數,不能寫作兩整數之比,也就是說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他從數學中借用這個概念用來描述相繼的科學理論之間的關系,為了說明科學革命的顯著特征是新舊范式不可通約。庫恩著重從科學共同體和科學心理學的角度閘發了自己的觀點:從科學革命中涌現出的常規科學傳統,不僅在邏輯上與以前的傳統不相容,而且二者往往實際上也是不可通約的;范式的改變使科學家對世界的看法發生了格式塔轉換(革命前科學家世界的鴨子在革命后變成了兔子),科學家在革命后知覺和視覺都發生了變化,他們面對的是一個不同的世界,這個新世界在各處與他們先前所居住的世界彼此不可通約。不可通約性就是《矛盾論》中的量變到質變,質變前與質變后,就是兩類具有不可通約性的矛盾,不同質的矛盾必須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既連續而又可以分割為不同的階段。不可通約性與不可通約還有點區別,不可通約性指的是類似于無理數(不可通約的數),是哲學科學借助于數學概念,來說明“科學革命”前后的理論之間的關系,是比喻。這個比喻恰如其分。不可通約性說的是由量變到質變,科學革命前后不同質的范式,既有聯系而又必須把他們嚴格的區分開來,是不同質的矛盾。

之所以不可通約,是因為革命后使用了最新的“名實”參考系。在從一種理論到下一個理論的轉換過程中,單詞以難以捉摸的方式改變了自己的含義或應用條件。雖然革命前后所使用的大多數符號仍在沿用,例如力、質量、元素、化合物、細胞,但其中有些符號依附于自然界的方式已有了變化。此時,無法找到一種中性的或理想的語言,使得兩種理論至少是經驗結果能夠不走樣地“翻譯”成這種語言,因而我們說相繼的理論是不可通約的。不可通約性意味著沒有公共詞典、沒有術語的集合能夠充分而準確地陳述兩個理論的所有成分。

庫恩主要將科學變化的途徑與兩種變遷方式進行比較。一是與語匯的變化相比較,另一是與一定形式的進化理論比較。在他的“科學發展與語匯變化”一文中,庫恩認為科學發展與語匯變化的模式非常相似。古希臘有由亞里士多德“物理學”所體現的自然語匯,另一方面,近代早期的歐洲人有另外一種以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為理論基礎的語匯。兩種語匯當然都有“運動”這一平常的概念,但是“運動”在亞里士多德的語匯里與在牛頓語匯里卻大不相同。確切地說,每一種語匯里的“運動”都有無法翻譯為另一種語匯的因素。因此,在這一比較中,“不可通約性”即意味著“不可翻譯性”。這里說的是“無法翻譯為另一種語匯的因素”而不是說根本不能翻譯。例如藏象與器官,中醫的肝與西醫的肝具有不可通約性,就是說不能等同,不能直接翻譯,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可通約性并不意味著中醫的肝與西醫的肝毫不相干,肝的大小、重量、位置以及部分功能中西醫的認識是一致的。中醫認為肝主怒,怒傷肝,肝屬木,肝與春季、青色、東方相對應,而西醫不用這樣的方法研究肝臟,因而得不出這樣的結論。這一部分對于中、西醫來說是“不可通約”的,它們的“比”是一個無理數,即相互比較是沒有道理的、無理的。

62
 樓主| 發表于 2020-6-20 07:12:3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傳承創新,無時無刻在進行著,中西醫也無時無刻進行著碰撞與融合,即是一個不可見的、循序漸進過程,也有一個爆發、革命性的成功。既有國家層面的扶持與推進,也有無數個人的努力與探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中西醫融合觀

          破中西醫之壁壘,創新醫學之理論。

          圓中國醫學之夢,解中醫經典之謎。


63
 樓主| 發表于 2020-6-20 07:13:20 | 只看該作者
           愚公移山,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只有埋頭實干!
64
發表于 2020-6-20 07:24:40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5
發表于 2020-6-20 11:08:30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6
發表于 2020-6-20 13:20:07 | 只看該作者
中醫脈診是中藥用藥技術不是主觀臆想
67
發表于 2020-6-20 14:39:07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8
 樓主| 發表于 2020-6-20 18:02:3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二位賜教。
69
 樓主| 發表于 2020-6-22 08:08:21 | 只看該作者
              端午節及至,楚辭一首。
楚辭·漁父編輯



原文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澤畔①。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②。

漁父見而問之,

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至于斯③?”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④!

漁父曰:

“圣人不凝滯于物,

而能與世推移⑤。

世人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⑥?

眾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放為⑧?”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身于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復與言。




70
 樓主| 發表于 2020-6-22 08:11:15 | 只看該作者
   紀念屈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06:20 , Processed in 0.2525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四房播色综合久久婷婷|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